“填一张遗体器官捐赠卡,真正成为捐献者的机会大约是1人/千万人。”日前,在“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学术会”上,中国器官捐献联盟负责人陈忠华教授如此表示。他介绍,器官捐献由国家、组织分配,非亲属间不能定向捐赠。
去年设立首批“器官捐献卡”
“现在中国已有越来越多有爱心的人士电话咨询、表示愿意逝世后捐献器官。”陈忠华教授介绍,去年我国设立首批“器官捐献卡”,但实际上专家估计认为,持有捐献卡的健康人因车祸、脑疾病而最终有幸能捐献器官拯救他人生命的可能性大约为1/千万,比中大奖还难。专家解释,由于器官捐献要想成功必须满足证明人已死亡且生前填过捐赠卡、家人肯签字、有限时间内能获取、保存器官而且器官符合移植要求等诸多条件……所以能达成心愿者目前并不多。
“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甚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实施捐献卡制度。其中做得最好的是西班牙模式,其年捐献成功率为36人/百万人口,而我国2006年才达到22人/13亿。知道有捐献渠道的人不多,能够各方面满足条件捐献的就更少了。”专家表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如果比例稍有提高,将有非常多的患者得到人道主义拯救,而现在正在建设的则是一个有效的运作系统。
捐献最终要征得家属同意
“如果我想指定逝世后将我的器官捐赠给一名贫困大学生患者,可以吗?”陈忠华的回答是“不”。“不少捐献人希望能指定受体患者的框架、条件,甚至具体到个人,但除非是父亲逝世后器官捐献挽救儿子等情形,非亲属间不能定向捐赠。”陈忠华表示,器官捐献完毕由国家、相关组织、机构进行统筹和重新分配,务必将资源用到最合适的患者身上。除此,他还介绍,广州等地曾尝试接受外籍人士捐赠器官,但由于监护方不同意等障碍导致最终未能成功。
据介绍,我国器官捐献卡全称为器官、眼角膜自愿捐献者随身携带卡,上面有申请人签名、联系方式、直系亲属姓名及紧急情况下的联系方式,以便万一持卡人意外身亡,此卡可以作为当事人生前已表达过器官捐献意愿的证据。是否捐献器官最终要征得家属签字同意。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