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个涨停板后,吉林制药昨日收于近7年的最高价12.75元。在借壳吉林制药预案中,青海省滨地钾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滨地钾肥”)的7位股东约定:未来3年内,如果注入吉林制药的资产未能产生预计的14.8亿元净利润,7股东将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后的20个工作日内以现金补足。
问题在于,7股东中的6位法人股东“壳公司”性质明显,能否掏出足够的现金?另一名股东是持有滨地钾肥70%股权的冷湖滨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冷湖滨地”),如果让冷湖滨地独挑大梁,它是否能挑得起?
据了解,冷湖滨地拥有的大盐滩矿区已探明钾盐总资源储量33229.56万吨,预计今年7月份开始实现对外销售。以1420元和4664元为矿区钾镁肥、钾肥的价格,配以相应的预计产量,扣除成本、费用和税,未来3年的预测净利润分别在1.6亿元、5.2亿元和8亿元。
本报上周五《滨地钾肥小股东竟是6家空壳公司》报道,7股东中6位法人股东去年未产生分厘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全为负数,资产数额“微小”,空壳形象明显。由这6家公司承担实际盈利与预测盈利之间的“缺口”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有新的力量介入这6家公司。
6家公司分别为上海数派实业有限公司、青海辉旺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格尔木思能达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瑞福投资有限公司、长乐榕华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大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截至2007年底,6家公司的净资产分别为807.8万元、19.7万元、99.7万元、494.6万元、88.3万元和47.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亏损66.6万元、亏损0.28万元、亏损3447.5元、亏损5.4万元、亏损11.69万元和亏损2.7万元。实际盈利只要低于预测净利润达10%,6家公司倾全力都无法补足。
如果让截至去年底净资产约5亿元的冷湖滨地来补足“缺口”,未来三年总共近14.8亿元的预测净利润如果未能完成,也将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