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时,位于北三环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院内,采血车排在路旁整装待发,一天的采血任务即将开始。本月初,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北京等赛区城市要适当提高血液库存总量,全力做好奥运期间的血液采集、储备和供给安排,而其中Rh阴性血液的备血工作也成为重点之一。目前,奥运备血已达保障线,可以满足奥运需要。
方案细
员工到单位路线都经过设计
记者走进血液中心主楼大厅,迎面竖立着一面公告墙,血液库存奥运保障目标赫然在目。普通血型红细胞类制品16000单位(每单位200ml),血浆10000单位,稀有血型(Rh阴性)红细胞类制品800单位,血浆800单位……这些数字是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制订的奥运备血库存保障线。
“保障线的具体数值,是我们通过常规用血和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用血需求,经过预算后制订的数字。”血液中心副主任高东英介绍,目前血液中心的血液库存量已超过这一保障目标,足够常规用血及奥运保障运行的需要。
为保证在应急情况下采供血能迅速地展开,血液中心已经制订了人员保障计划,采供血机构已分别建立了一线(半小时到达),二线(一小时到达)工作人员应急队伍,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分批到位。“甚至连紧急情况时员工到达单位的路线都设计好了。”
高东英介绍,街头采血点一直是本市无偿献血的主要来源,奥运来临时,血液中心可能在前门等地增设采血站点,并延长采血时间,“采血站点不仅仅为采血而建,也是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演习真
打通血液大动脉
6月26日上午,急促的铃声在密云血站响起,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一通电话让工作人员立即开始了工作。
核查、出库、装箱……装满血液的汽车疾驰在高速公路上,从接到调配电话到血液到达血液中心,一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与通州、密云、延庆三家中心血站进行了一次应急调血演练,这也是市内血液调剂联动的实际演练。血液中心的各类设备设施不仅都进行了维护检修,并且与其他血站、医院采输血机构互为备份,以备应急之需。
除了市内血液的调剂计划,省际之间的调剂方案也已制订。北京市已具备在发生大型应急事件时,日采供血4000单位的能力。
这是一次整体的升级,从信息管理、人员配置至应急方案,血液中心进行了一次重新梳理,高东英称这是血液中心的“进化”,“这是奥运的推动,将成为一笔遗产留下去。”
后备足
200多人“候补”稀有血型
在不断完善的制度建设和不断进行的各类演习背后,还有一支队伍为奥运采供血保驾护航,这便是预约献血队。通过预约时间定期献血和接到通知献血的方式,这支“招之即来,来之能献”的献血队,为血液尤其是稀有血型血液的及时供应起到了切实保障的作用。
平时常说的稀有血型,是一个人的红细胞上缺乏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呈现的Rh阴性血型。由于在汉族人所占的比例极少(0.3%),Rh阴性血型也被称为“熊猫血”,然而此类血型在白种人群中约占到15%左右。奥运期间,将有超过万人的外国友人齐聚北京,保证稀有血型的库存量,便是重中之重。八角西街有家“特色”鞋店,针线盒、遮阳伞、打气筒乃至体重计,所有这些摆放在门前的便民用品,都可以供来往人群免费使用。而这家鞋店的老板钟青林,便因为是Rh阴性O型血的拥有者,也是奥运预约献血队的一员。
“如果流淌在我身体里的血液比较稀有,那多生产一点不是更好吗?”钟青林说他刚刚献血时并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而当理解稀有血型的重要性时,更觉得应与其他人分享。
去年6月末的一天,钟先生接到了血液中心的电话,人民医院急需Rh阴性O型血液。第二天一早,钟先生便赶到医院,“献血时护士才告诉我,是为一个8岁小女孩献血,我心里顿时有种挽救生命的感觉。”
与钟先生一样的人不在少数,高东英介绍,目前本市稀有血型组织“爱心之家”已有超过470人登记,其中200多名符合献血条件的成员,都已加入到奥运应急备血的队伍中,他们将在奥运期间,分批分次地按需求献血。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