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从听天由命到珍视健康 新农合带来了就医新观念
www.yongyao.net  2008-8-22 10:03:51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编者按:2005年我市在部分区市县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6年5月在全市农村推开,当年参合农村居民就达到211万人,提前两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农合制度的目标。到目前,我市“新农合”参合率已达95%,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近日,记者深入到普兰店、庄河、金州等农村采访了解到,“新农合”不仅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基本医疗保障的实惠,使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而且,促进了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就医观念的改变。同时,“新农合”政策的引导,也使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利用,乡镇卫生院获得生机,中医中药得以重视和扶持。然而,由于“新农合”实施属地化管理,各县市行政区域间的政策有所差异,“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因此,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新农合”调查报告,以期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政策措施,让好政策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记者在庄河市采访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兆生讲了这么一个例子:去年,黑岛镇71岁的管大爷被诊断患了胃,为给老人治病,全家前前后后一共花掉了十多万元。可由于老人参加了“新农合”,结算时就报销了1.2万元。令老人的家人没有想到的是,年底时,庄河市卫生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又给老人的儿子送来了2.8万元,说是“新农合”的大病补助。管大爷的女儿诚恳地对记者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我们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负担。”

仅仅这一个事例,就足以折射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正是“新农合”实实在在的惠民、便民实惠,才使得讲求实际的农民在参合、就医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新变化、新观念。参保率从87%到95%———

农民社保意识觉醒

庄河市桂云花满族乡的陈景华由衷地告诉记者:“没想到参加‘新农合’,在异地治病也能拿到医疗补贴!”原来,陈景华19岁的儿子刘闯在瓦房店市大冶轴厂打工。2007年6月1日午夜,刘闯下夜班在回宿舍途中突遇车祸,被紧急送往瓦房店市626医院脑外科抢救,昏迷了近两个月,等到刘闯从死神手里挣脱后,家里已经为他花掉了3万多元医疗费。这对一个处于贫困山区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令家人欣慰的是,由于参加了“新农合”,刘闯享受到了7000多元的异地医疗补偿费。

陈景华很实在地对记者说:“第一年参加‘新农合’时我们不了解,觉得花10块钱能干啥?就没参加。后来,看到别人得了病“新农合”给报销补贴了,我们觉得挺好,第二年就参加了。幸亏参加了,要不刘闯花这么多钱还不得自己全掏啊!明年,我们还要参加‘新农合’!”

陈兆生告诉记者,“新农合”越来越受农民欢迎,眼下,距明年参合还有两个多月,但已有许多农民打电话咨询参合时间。还有的孕妇想在孩子出生前就提前给孩子交上参合钱,等孩子一出生就能受益。

我市农村“新农合”参合率从2006年的87%到今年的95%,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但却反映出农民参与社会保障意识的觉醒和增强。这也是“新农合”惠民政策的示范效应所起的作用。“小病不抗、大病不拖”———农民就医意识增强记者至今也忘不掉4年前在庄河山区采访时农民对疾病的心态:由于贫困和医疗资源匮乏,遇到头疼脑热的“小毛病”,或者自己到药房对症买点药吃,或者干脆就抗着。而当农民遇到稍大一点的病,又总是先问一问需要多少治疗费,简单治一治,没等痊愈就由于没有钱而放弃治病。“小病抗、大病拖”成为许多农民就医意识的真实写照。

普兰店市卫生局副局长董振一向记者介绍,开展“新农合”以来,普兰店农民就医的人次明显上升,不仅县级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量不断增加,各乡镇卫生院更是连创新高。夹河中心卫生院院长费安顺告诉记者,实施“新农合”之前夹河中心卫生院日门诊量只有20人次左右,40张住院床位利用率也只有20%。实施“新农合”以来,日门诊量翻了一番,住院床位利用率也达到了50%以上。

记者与正在这里住院治疗的矫远祥老人聊了几句。老人告诉记者,他住在矫屯,今年74岁了,前些日子感觉身上不舒服就赶紧来卫生院看医生,检查是脑血栓,到现在已经住了13天院了,花了2000多元钱。老人掰着手指头跟记者算账:“在卫生院治病,‘新农合’给报60%,按2000多元钱算,我自己就掏800多元钱,剩下的合作医疗给报了。你说合作医疗好不好?太好了!”老人家不仅反问记者,而且还大声地肯定。旁边床上正在打吊瓶的兴隆堡村何秀敏大妈抢着补充说,现在看病自己拿小头,有病了就赶紧看,以前小病小灾的因为心疼钱,能抗就抗,能拖就拖。现在改了,有了“新农合”,有病就赶紧来看。

仅以普兰店市为例,到2007年年底,累计有49.05万人次受益“新农合”报销补偿,今年上半年又有17.5万人次受益。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参合农民切实得到“新农合”带来的实惠,使农民敢看病,看得起病,就医观念从“小病抗、大病拖”到“小病不抗、大病不拖”有了180度大转变,珍视健康、及时就医意识大大增强。

来源:大连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