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守护“鸟巢”的白衣天使:采用一对一治疗方案
www.yongyao.net  2008-8-14 9:23:39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从“鸟巢”出发,向东南方向行车不到十分钟,就来到北京目前规模最大的涉外医疗机构——中日友好医院。这里是守护“鸟巢”的白衣天使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忙碌的地方。 

四十三岁的手外科专家王云亭,是这座医院的副院长。他每天坚守在此,接应“鸟巢”及周边场馆可能到来的病患。

步入中日友好医院“奥运医疗区”,福娃“列队”迎宾,温馨气氛扑面而来。“回字型”的精致庭院内,时而有老外到访问诊。一名正在输液的外国患者,在家人陪伴下,躺在诊疗室内观看奥运女子体操团体决赛的直播。诊室的门牌上没有标出患者的名字。护士解释,“这是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

王云亭副院长对中新社记者说,奥运开幕以来,医院运转高效而有序,由于这里距离国家体育场特别近,因而大家都成为“鸟巢的守卫者”。

据王云亭介绍,奥运和残奥期间,中日友好医院承担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奥组委人员、中高级官员、赞助商、合同商、志愿者等人士的医疗救治任务。奥运开幕以来,间或也有在场馆看比赛的外国人、海外华侨因感不适,来此接受治疗。

“在‘鸟巢’,我们的医护人员是主力,有一百多人在‘前线’守候,那是专门应对现场突发的急救和转运任务,在‘后方’,我们有三百多名医护人员轮班,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王云亭介绍了白衣天使们的“排兵布阵”。

我们对每一个病人都采用“一对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每一个方案都由顶尖专家组“精雕细凿”,王云亭说,“使运动员尽快恢复,投入训练和比赛,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为奥运“备战”以来,王云亭已为一位外籍奥运拳击手、一位残奥手球运动员等做了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守护“鸟巢”的医务人员,不仅精通英、法、日等语言,韩语和俄语,他们也能露一手。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翻译志愿者彻夜值班。

王副院长举例说,医院消化内科的首席专家吴铁镛是一位精通俄语的老专家,前些天吴教授在接待一名乌克兰运动员时,就是用俄语与之沟通交流,对方顿感轻松。

令王云亭欣慰的是,中日友好医院对“奥运患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目前大部分的回馈都选择了“满意”一栏。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