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日益临近,浙江省金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从4月份起,一直坚持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开展“一周一镇(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巡回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展板、现场咨询等形式,向群众宣传饮食用药安全知识。
针对奥运会期间药品安全问题,工作人员还集中开展了反兴奋剂知识宣传,受到群众的欢迎。
福建省三明市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全国26个中央苏区县有7个在三明。近年来,老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新农村合作医疗、群众日益增强的科学用药和维权需求对农村药品监管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三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调整监管思路,创新监管机制与举措,为老区群众用药安全送去关怀。
关注“留守农民”用药安全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增多,一些村医也参与外出劳务就业,导致一些边远山村出现“有所无医”或“无所无医”的现象,当地“留守农民”存在买药、看病难等困难。针对这一情况,三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充分运用国家局鼓励在农村偏远地区设立“便民药柜”的政策,对全市农村药品市场情况进行调研摸底,鼓励在无医无药的“空白村”设立“便民药柜”。沙县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在一些边远乡村小卖部设立“非处方药柜”,该县药监部门负责药柜经营人员的审核把关和业务培训,县财政给每个偏远村“非处方药柜”一次性补助1000元,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依托村小卖部设置的“非处方药柜”不另增加相关税费。目前,该县已有12个村设立了“非处方药柜”,有效缓解了医药空白村“留守农民”基本用药问题。
药品监测网延伸至边远山村
建宁县地处闽赣边界,区位偏远,交通不便,近年来农村群众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意识不断增强,但农村药械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设还比较薄弱,应急处置能力不够强,影响了农民安全用药。今年建宁县以被省局确定为“老、少、边、岛、渔”药械安全监测试点县为契机,抓好监测网络建设,在该县均口镇卫生院建立了药械安全监测站。监测站的设立增强了该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识,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能够及时通过电脑网络上报,有效保障了当地农民群众用药安全。
为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向边远山村延伸,三明市局将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情况纳入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各医疗机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开通电子网络上报平台,并将监测业务培训班开办到宁化、建宁等老区县,促进了农村临床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
当好“新农合”后勤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农村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接诊量、用药量大幅增加。为保障农村合作医疗点药品安全,三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挥帮促职能,指导医疗机构深入推进药房药库规范化建设,改善药品贮存条件,建立健全各项药品质量管理制度,保障药品终端安全。截至6月底,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完成药房药库改造,132家乡镇卫生院有116家完成改造,占87.9%。
同时,该局建立完善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现场检查制度,向农村医疗机构发放《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现场检查工作记录本》。
执法人员每次检查都会将检查情况记录在册,以掌握药品经营使用情况及违规问题整改情况,督促医疗机构规范药品经营使用,保障用药安全。
推行药品销售凭据制
近年来,群众自我维权意识不断加强,但药品索票索证制度尚不够完善,一些地方出现了因无销售凭据造成药品供购双方纠纷的案例。为保障群众维权,三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积极推行药品销售凭据制度,沙县、永安、清流等县(市)贯彻执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引进推广药店GSP电脑管理软件,推行使用药品销售凭据。消费者到药店购买药品,药店会主动提供电脑打印的标有“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的销售凭条,对药品购进、入库、储存、出库、销售等各环节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这一做法既规范了药品销售,又保障了消费者权益,有利于消费者维权,实现药品销售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来源:医药经济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