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东生日前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卫生体制改革最大的损失就是行业发展方向的迷失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市场化改革导致人们看病贵、看不起病;医德医风每况愈下。这已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因此,医改必须回归其公益性质。
众所周知,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医疗卫生的提供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实现,否则的话,便极有可能形成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格局和医疗机构惟利是图的价值取向,进而滋生出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30年的医改证明:过度的市场化已使得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陷入一种“基本不成功”的境地,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紧张等医疗弊病正日益成为压在公众身上的重负。正确的方向是任何改革获得成功的关键。我们的医疗改革偏离了医疗本应有的公益本位,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说医改的最大损失是迷失方向,此话一点也没错。
反思医改,方向问题固然是根本,但是,除了方向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那便是公平问题。方向错了的医改,固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果,然而,丧失了公平的医改,不仅同样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果,而且还有可能让医改走向失败。从这个角度来讲,丧失公平的医改比迷失方向的医改也许更可怕。
我国医改当初之所以会走市场化的道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家试图通过市场的调配作用来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高效化,从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令人遗憾的是,市场化的医疗改革虽然在一定范围下实现了我国医疗条件的大大改善,但是,这种改善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而沉重的。背离公平无疑是其中最为明显的代价。承认医改的失败,将医改从迷失的市场中拉回来,这无疑是对公众和历史负责的做法。如何才能使医改真正回归公益的本位?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要打破医疗资源配置上的城乡二元体制,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医疗投入;二是要改革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帮贫扶困为突破口,重点满足资源不足人群的需求,实现医疗资源分配的均等化。
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