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居民郭德元大爷最近有了一个新身份——家庭保健员。
“老伴去年8月得了脑血栓,现在我是她的专职保健员。”今年春节前后,郭大爷在社区接受了两个月的慢性病防治培训,如今,拿到红色“家庭保健员”合格证书的他已经从原来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半个慢性病专家。
“我原来以为护理病人是很专业的、高不可攀的,上了课才知道,很多事情家人力所能及。这个培训对于我家真是太及时了!”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卫生局共同发起“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通过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技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指导下,去年10月,北京启动了慢性病防治“城八区万名家庭保健员”培训计划。家庭保健员,顾名思义,就是在有慢性病人的家庭中推选一名成员,政府出钱对其进行免费培训,让他掌握健康知识,在全家进行健康总动员。
目前,万名家庭保健员的培养工作已全部完成,截至今年3月25日,共完成10434名家庭保健员的培养,经过考核,10227名普通市民拿到了合格证书。全市已有一万多户家庭有了健康“看门人”。
高血压防治的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如何饮食与运动;如何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症;冠心病发病机理,典型心绞痛的特点、诱因和处理;家中患者出现晕厥或突然呼吸心跳停止时家人应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家庭保健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展览路社区的赵凤琴阿姨既是一名家庭保健员,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通过培训,她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知道每人每天正常吃油不能超过25克,我是病人,更要少一些。我要严格管住我家的盐袋、油瓶,使自己和家人健康生活。”赵阿姨家有本用油记录,一桶油几月几号开始用,每天全家吃多少,要吃到几月几号,都详细记着。
“以前认识不到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认为治病是医生们的事,现在才知道其实最好的医生应该是自己。”赵阿姨还编了一段顺口溜:糖尿病人别害怕,掌握知识战胜它;饮食控制最重要,体育运动不能少;药物治疗要合理,血糖监测需记牢;心态平和广交友,健康握在自己手。
都说慢性病有遗传,父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儿女也免不了。实际上,并不是疾病遗传,主要是不正当的生活方式害了整整一家人。一个家庭有了一名保健员,整个家庭成员都受益。
在家庭保健员李学兰的劝说下,她的儿子、女儿从原来每天开车上班变成了每周抽出几天坐公交,并且提前几站下车,步行锻炼。她的小孙女今年小升初,功课很紧,但她坚持让孩子每天必须抽出时间锻炼身体,家里的跑步机重新派上了用场。
不仅家人受益,就连邻居也经常向赵阿姨咨询:“您说我怎么一锻炼完血压就低呢?”“一般运动之后都容易出现血压低,但是如果只是舒张压,也就是低压低,而收缩压,也就是高压不低,而那就说明运动量过大了。”从没接触过医学的赵阿姨,如今一张嘴经常能蹦出几个专业术语来。
为家庭培养保健员,将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到家庭,这在全国没有先例,相当于在慢性病患者家中建起了一支虚拟的卫生队伍,潜在社会效益巨大。
北京已经提出新的目标,今年继续在城八区培训至少2万名家庭保健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每户家庭都有一名家庭保健员,让家庭和社区一起为慢性病人筑起一道健康生活的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