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药学为世界瑰宝
在世界传统医药学中,我国传统中医药学无疑是最为耀眼夺目的瑰宝。目前为世界普遍认可的首先是中医的针灸(兼及推拿),它简便易行,卓有成效。中草药大多数是天然植物,成本相对低廉而疗效显著,亦大受青睐,近二三十年在欧美等国也逐渐被认识和接受。人们的广泛共识是,中医药对于慢性病乃至一些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颇有成效,而诊疗的成本,相对于如今西医动辄使用高技术设备检查以及昂贵的药物要低廉得多。曾有德国资深议员在欧洲议会上指出:无论是解决成千上万慢性病患者实际上的无助状态,还是面对医疗开支爆炸性增长等医疗保障体系的问题,都急切需要引入“可选择医疗方法”,而首屈一指的就是中医疗法,如针灸和中草药等。
实际上,中医的魅力远不止于此。中医丰富的养生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今天物质生活日益改善而愈加关注自身保健的百姓,有极大的帮助和吸引力。中医“上医治未病之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天人合一,形神、心身一体的整体医学思想,中医辨证施治和个性化的诊疗方式等等,如能很好地诠释、阐发与应用,无疑会给现代医学诊疗观念的变革以重要启示和深刻影响。祖国传统医学“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宝贵思想和优良传统,对医学伦理的建设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中医符合科学人文一体本质
然而,总体而言,如今的中医药事业并不尽如人意,脱颖而出的中医杰出人才并不多见;中西医结合虽然红火,但中医西医化的倾向日见突出。值得指出的是,近百年来中医命运坎坷,屡遭革除或废止之议,两年前,还有某大学教授在网上呼吁联名废止中医,以致掀起医界和学界的新一轮争议。以现代科学眼光指责中医理论之不科学,虽然不是什么新的理由,当年陈独秀、胡适等就有此说,但毕竟在某种程度上点出了中医进展缓慢的症结,也说明了中医发展之艰难。如果仅仅奉黄帝内经等少数古典经典为圭臬而不敢有所突破,不愿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检验、印证中医药的原理和机理,要进步确实很困难。当然,以自然科学思维方式或现代医学模式来评判中医科学与否,本身值得商榷,因为中医和西医本是两种不同的思维体系、语言结构之产物,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根相连,具有整体、综合、辩证的思维方式特征。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它无法做到以病人、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要求,因而也在向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之综合模式发展,换言之,真正的医学是科学和人文一体的。中医在一定意义上恰恰符合这样的本质。
在世界传统医药日到来之际,我们应该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光大充满信心,因为它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滋润,深深扎根于民间,岐黄之术与千百年来百姓的繁衍、卫生、养生息息相关,拥有坚韧的生命力;还因为党和政府给予了它充分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在现代化社会建设中,传统文化必定会面临与现代以及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这始终是国人需要破解的难题,而中医因其医学特性另具复杂性;但无论如何,传统的不等于都落后,现代的不等于皆先进。对于中医药,完全可以经过认真的研究与梳理,吸取现代科学与人文的有益营养,以现代人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加以诠释和阐发,精益求精,造福人类。
来源: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