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晶体全貌充分散瞳后在暗室内进行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一焦点照明检查法:用灯光直接照射看晶体有无混浊及脱位
二虹膜投影法:以细光呈45度自瞳孔缘斜行投射至晶体如晶体混浊位于核心部在混浊区与瞳孔缘之间有一新月状透明区混浊越重阴影越窄如晶体全部混浊则新月状阴影完全消失
三检眼镜彻照法:将光线投入瞳孔区内正常时可见均匀之红影如晶体或屈光间质混浊则可见红影中有黑点或黑块检查时可令患者转动眼球看黑影移动与否以了解混浊之部位
四裂隙灯检查法:以裂隙灯作光学切面检查从前至后可见许多明暗相间的层次结构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晶状体核各层次透明度不完全一致其中以前囊成人核前表面及胚胎后表面较为清晰
此外,还可采用B超对外伤性白内障后囊损伤进行诊断
B超属无创伤性检查,直观、可重复性好,在判断晶状体后囊膜完整与否有其独到之处。利用超声特性,可以多次动态观察晶体损伤的形态学变化。正常晶体后囊的B超影像为弧形反射回声,晶体后囊破损后弧形反射回声中断和玻璃体暗区出现与晶状体关联的强回声光团。为获得高质量的晶体后囊图形,除调整探头角度和增益外,对可疑后囊缺损区,探头垂直其弧形切面,动态扫描。本组有3眼术前B超检查判定晶体后囊完整,但手术证实为后囊局限性破损,该患者后囊破损微小、超声检查灵敏度不够,导致与手术中所见结果不符。另外,晶体后囊不完整,皮质进入玻璃体常可提示眼内异物的存在,且异物的位置多在角膜和晶体后囊缺损的延长线上。
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晶体后囊膜破损范围大小及进入玻璃体的皮质多少,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若术前超声检查诊断晶体后囊膜破损范围小,进入玻璃体的皮质极少,手术则仅行白内障摘出,同期植入人工晶体,玻璃体内残留的少许皮质可自行吸收;若晶体后囊膜破损大且进入玻璃体的皮质多,行白内障摘出术的同时则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来源:用药安全网(作者:阳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