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刘海啸走进了校心理辅导室。在心理医生介绍下,2006年5月,他住进了专门治疗精神疾病的回龙观医院。
在住院的两个多月间,刘海啸前后痛哭了三次。哭得惊天动地。“哭是释放,也是病情好转的表现。那时我每哭一次,就好像把这么多年来积攒的压抑扔掉一层。”
终于有一天傍晚,刘海啸靠在病床上,看着窗外的夕阳,“忽然觉得夕阳那么的美,很多年没有看过那样的太阳了。”
一个月后,刘海啸走出了医院的大门。
抑郁症可怕吗
抑郁症的危害在于“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六成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愿望或行为,15%的抑郁病人最终以自杀死亡。
刘海啸是幸运的。据统计,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认为,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有关。“抑郁症跟其它疾病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只要治疗及时科学,是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前景的。”
在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健康与疾病诊断分类标准ICD—10中,抑郁症被归为“心境(情感)障碍”之列,ICD—10编码F32。
然而,抑郁症至今被很多人与“想不开”联系在一起,被作为单纯的“思想问题”、“亚健康”而非作为一种疾病来对待。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抑郁症发病是遗传、体质因素、神经发育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族病史;婴幼儿期不良抚养方式影响神经发育;突发灾难和长期压力,都可能成为抑郁症的促发原因。
医学界普遍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大脑中一种名为5—羟色胺的物质水平降低有关。这是一种与情绪传达相关的物质,如果水平降低可导致情绪低落,作为反面,较高水平的5—羟色胺被证实与另一种心理疾病——躁狂症有关。
“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这是精神卫生专家对于抑郁病危害的概括。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杨甫德教授介绍说,抑郁症病人会陷入一种“负性认知模式”,极易产生自责自罪的心理。总认为自己每天都在犯错,什么都干不了,总给别人增添麻烦。严重时还会认为自己活着是他人的灾难。“比方说有个病人,认为社会上每天发生的车祸都是他造成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自罪妄想。”
这样的心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心情的烦扰会超出对死亡的恐惧。”自杀是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六成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愿望或行为,1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以自杀死亡。
复发率高,是抑郁症的又一危险之处。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会主任委员周东丰介绍,抑郁症首次发作的自然病程大约为半年至两年,不经治疗即使缓解,复发的危险性也高达50%,两次发作病人的复发率达70%,3次发作病人的复发率达90%。
长期追踪研究发现,抑郁症长久不愈,将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害,病人认知功能出现明显缺损,治疗更加困难,也就是造成了所谓的残疾。“在世界前十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五种是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名列第一。”周东丰说。
因此,精神医学界普遍强调抑郁症需要及时、足量、足疗程服药治疗。“一般第一次患病症状消失后建议继续服药3—6个月,第二次复发建议服药3—5年,如果复发3次以上就建议终身用药。”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田成华对记者说。
然而,现实中,很多抑郁症病人并未选择坚持长期服药,据杨甫德分析,主要原因无外乎有二:其一,对于抗抑郁药物有所抵触,怕吃了上瘾、副作用大或“变傻”。对此,杨甫德解释说,如今使用的药物尤其是一些进口药物,副作用相较以前已经大大减小,患者可以放心长期服用,不会成瘾,更不会“变傻”。
经济亦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目前,一个普通抑郁症病人每个月的服药费用约为每月300—500元。尽管绝大多数抗抑郁药物已被纳入医保目录,但对于贫困家庭尤其是农村地区人群而言,这依然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因此,一些病人在病情稳定之后,不得已选择了停药,这其中,就包括刘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