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年轻女性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在20-35岁人群中死因排名第一。
女性自杀事件往往不是由于重大事件引起的,由一些琐碎的小事,如婚姻、家庭矛盾、工作不顺等人际关系动机而一时冲动出现自杀行为。
我国女性的自杀率高于男性,有研究显示,1/3的自杀死亡者和2/3的自杀未遂者在自杀时没有精神障碍。而国外90%以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张女士,30岁,在南方一外企工作,人长得漂亮又能干,一步一步做到了前台领班的位置,在公司工作7年了,作为老员工非常被领导器重。上个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使她的生活整个乱了:他们公司进门是要换鞋的,早上顶门来了个熟客户,当时她正忙着给其他人安排工作,就和客人点头招呼了一下,继续忙自己的。客人自己换鞋进了公司。到了11点,客户要出去的时候说找不到手包了——手包在进门的时候顺手放在门口了,里面有几万元现金和一些文件资料。客户和领导就问张女士是不是见到并收起来了。张女士没有看到手包,但是客户一口咬定就是放在门口了。由于客户放手包的地方是监控盲区,公安局介入调查也没有调查出结果来。公司领导对她的态度来个180度的转弯,以前被重用并可能升职的她被调离原岗位,不给她分配任何工作,备受冷落和委屈。偶尔别人有东西找不到了,她都觉得所有人都在怀疑她。面对她服务了7年的公司她不想辞职,尤其是现在的大气候下,她觉得自己实在是又冤枉又委屈又压抑,但又不想告诉家里人怕他们担心。周围朋友发现她不爱说话了,不高兴,还以为只是工作压力大心情不好,没太在意。两周前,她回家休假,找医生朋友要了一些安眠药,自己在晚上8点多全喝了。幸好有个电话找她,妈妈叫她起来接电话的时候发现她怎么也叫不醒,赶紧送医院洗胃,才没有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三中心医院心理科宋全芳副主任医师:这个病人属于慢性应激障碍引起的自杀行为。在出现工作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后,她采取了消极、压抑的态度,对工作环境的失望和委屈一直压在心里,不和别人说,单位和家人都忽略了她的情绪变化,没有及时关注她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使她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缺乏必要的心理支持。
目前社会充满压力和竞争,因此,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在遭遇挫折时会发生严重的心理危机。对于本案来说,她遇到的事是一个与工作有关的刺激,学会求助于身边的人,建立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开始,张女士在工作中有升职的可能,这种希望看来不可能成为现实了,伴随而来的失望让她一蹶不振,甚至选择自杀这样极端的行为。心理医生帮助她认识,人的一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希望,也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失望,面对失望,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1、寻求支持:我们为了希望努力奋斗,倾注了全部的体力、脑力和精力,当希望变成了失望,人会有一种两脚踏空的感觉——和朋友一起吃顿饭,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和现在的状态。能够向他人倾诉是一个重要能力,可以帮助自己放下包袱。如果没有合适的朋友,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2、查看自己的归因方式:这件事不完全是张女士一个人的错,如果把所有的结果都归结为自己,就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才干都毫无价值,把对事件的认识变成自己的失望。
3、调整认知方式:这件事领导并不是针对她个人的一个全盘否定,学着在新岗位上从头做起,一样有机会再获得重用。
家人和朋友要注意关注她的情况,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有自杀经历的人会再次自杀。张女士经过心理疏导,目前自己申请去售后部门工作,转换了工作环境后她已经开朗了很多。新报记者 邱华艳
12个自杀的苗头提醒早期发现
一般情况下,自杀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产生自杀意念——下决心自杀——行为出现变化+思考自杀的方式——选择自杀的地点与时间——采取自杀行为。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情境下的人,自杀过程有长有短。
在我国,70%左右的自杀死亡或自杀未遂者从来没有因为其问题寻求过任何形式的帮助;全国的综合医院每年有200万急诊自杀未遂病人,但在其急诊治疗期间接受过精神科评估或治疗的不到1%。
1. 透露自杀意图:这是最常见的自杀预兆。事实上,有2/3的自杀者曾明确表示过他们的自杀打算;有25%的人寻求过心理医生的帮助。自杀意愿有时是通过暗示和开玩笑的方式透露出来的,有时则只是在日记中写下自杀的念头。
2. 写遗书:写遗书者通常自杀意念较坚决,大约30%的青少年自杀都会写遗书,而17%的成年自杀者会留下遗书。
3. 反常哭泣。
4. 反复诉说遭遇。
5. 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
6. 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
7. 不能正常工作,无故旷工。
8. 社交活动明显减少。
9. 不吃饭,闭门不出。
10. 频繁出现意外事故。
11. 将自己的珍爱之物送人。
12. 向亲友流露眷恋之情,或者突然向亲友告别。
来源:每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