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联社报道,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的前一天,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游行在海地西部大港圣马克市举行。12名男同性恋艾滋病患者出现在游行队伍中。他们身穿印有“我是同性恋”和“我携带艾滋病病毒”字样的T恤,格外引人注目。
游行组织者称,这是加勒比国家首次有公开身份的男同性恋参加这样的游行。该游行旨在呼吁海地人民更多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因为海地长久以来饱受艾滋病的困扰。
据悉,11月30日的游行队伍大约由500名示威者组成,其中包括负责联合国艾滋病救助项目的卫生部官员和工作人员。他们跟随一辆宣讲的卡车,在尘土飞扬的城市里行进,最后来到市长办公室前面。一路上,许多人挥舞旗帜,口中念念有词。但他们并没有得到政府官员的接见。
据组织这次游行的海地艾滋病运动女领袖埃丝特·布希高勒·斯坦尼斯拉斯,以及为无家可归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帮助的纽约艾滋病救助组织介绍,提高抗艾防艾意识的游行以前也在海地举行过,但是有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参与,在海地还是第一次。
组织者希望,这次游行活动能帮助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同性恋人群更容易地接受到艾滋病救助项目的关怀。在过去的10年中,正是这些救助项目使海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下降了三分之二。
“同性恋艾滋病患者受到了双重的侮辱和歧视,”埃丝特说。埃丝特是海地第一位公开承认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她的丈夫在1990年代早期死于艾滋病。
海地拥有900万人口,是加勒比地区受艾滋病威胁最严重的国家,同时也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以外,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地方。
长期以来,海地一直与诬蔑和歧视进行抗争。因为美国第一批被发现的艾滋病患者中就有一些来自海地的美国移民,关于海地人是这种传染病之源的传言,彻底毁掉了海地的旅游业。
从那时起,海地开始了抗击艾滋病的历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海地的艾滋病感染率从1996年的5.9%下降到了现在的2.2%。当然这也部分归功于美国抗击艾滋病的紧急计划,自2004年起,这项计划总共为海地提供了3.2亿美元的援助。此外,艾滋病人的死亡也降低了艾滋病感染的总人数。
但是男同性恋仍然是高危人群,虽然据联合国艾滋病项目的报告称,到目前为止,男同性恋艾滋病毒感染者只占到加勒比地区感染者的10%。但是因为害怕受到歧视和骚扰,他们不愿意公开他们的病情,因而也得不到社会援助计划的帮助。
由于海地还是个非常保守的国家,对同性恋的偏见非常之深。今年早些时候,因为盛传提名为海地总理的米歇尔·皮耶尔·露易丝为女同性恋,在海地引发了巨大争议,立法者接二连三地站出来指责她不道德。最后,米歇尔不得不同意在海地广播中发表公开申明辟谣,她的提名才得以获准。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