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学历低年资临床医师正工作在临床一线。他们大学毕业获得硕士或者博士文凭后,直接进入大型医院从事临床实际工作,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者培训时间不够。虽然,他们在临床实际能力方面或多或少都有欠缺,但他们不缺乏晋升职称的“硬指标”,往往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晋升。若按照我国目前推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其重新安排规范的专科医师培训往往不切实际。因此,应在实际工作中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加强对高学历低年资临床医师的培训。
应该说,高学历低年资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有优势,都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潜质。首先,他们领悟性强,记忆力好,掌握知识速度快。其次,知识面广,多数人都具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部分人对音乐、美术、艺术、哲学等也颇有研究。第三,外语水平相对较高,容易获得最前沿的医学知识。第四,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经过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锻炼,拥有从事科研设计的经历,通过正确的引导,有能力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但是也应看到,高学历低年资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劣势。首先,多数人眼高手低,虽然接受教育时间长,基础知识扎实,涉猎的资料多,知识面比较广,但临床实践少,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弱。其次,有些人好高骛远,往往喜欢挑战性的、决策性的工作,而忽视在临床工作中如患者一日三餐、吸痰、拍背等细节小事的基础工作。第三,主观性较强,容易凭主观办事。如在采集病史过程中,容易根据患者提供的主诉症状片面地下结论,而忽略其他有用的信息。第四,晋升职称过快,一旦职称与能力脱节,职称又会对个人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障碍。若个人素质不强,缺乏不耻下问的精神,很容易定型为一个水平不高却很自负的“上级医师”。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有人将医学生完成学校教育后所进行的某一学科的规范化专业培训阶段,即其专业定型、成为具有独立执业专科医师资格的必然阶段,比喻为“培熟期”。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通过立法将此项培训制度化。自1993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以来,我国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高学历低年资医师在临床见习、实习之后,由于要继续攻读学位,其在很长时间内是与临床实践脱离的。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对这些医师进行培训,补足“培熟期”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完善各种培训制度。例如尽可能安排高学历低年资医师到专门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若不能参加专门培训,应该在其日常工作中强化“补课”意识,立足本职岗位进行培训,对不具备职称相应水平者,要重新按照住院医师要求进行“补课”培训,直至合格,方能进入下一职称晋升程序;大力推广主诊医师负责制,在医院形成评聘分开、能者上、无能者下的大氛围,促使医务人员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只看职称名位;认真选择参与培训的临床科室,拒绝无资质的科室承担培训工作;坚持住院总医师培训制度等。
其次,要注重高学历低年资医师临床思维的培养和临床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他们临床心理的培养。高学历低年资医师个性强,自身条件好,对自己要求高且期望值高,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挫败感,若不能正确引导,有些人可能会因此失去信心,有些人可能会变得特别自负。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发挥其特长,分配其适合的任务,利用一切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另外,要注重高学历低年资医师临床能力的培养。即在开始临床工作之前,要对其临床能力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确定其轮转时间的长短和专科培训的时间。不论学历高低,只要考核成绩不合格,就必须要像本科毕业生一样参加“3+X”培训,即3年二级学科轮转,X年的专科培训。在晋升主治医师前,要求担任专科住院总医师至少半年,在急诊科轮转至少两个月,在晋升副主任医师前,要求担任临床部住院总医师至少两个月。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一切机会强化培训等。
来源: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