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贵港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纪实
www.yongyao.net  2008-12-26 16:20:28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核心提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贵港市,今年已有360多万农民参保,占全市农民的八成以上。

农民每人每年交纳10元钱合作医疗金,生病时就能享受到国家医疗补贴,最高可达数万元。这项始于2005年的新农合制度至今已全面覆盖贵港市,并成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工程。

一个小本本,就能像城里人一样看病报销。如今,在贵港市广大农村,这一愿望已不再是梦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从2005年始,在平南县首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随后,在全市逐渐铺开。据市卫生局统计的数字表明,到2008年,新农合已覆盖三区两县市,参合率达85.16%。新农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多年来“小病等,大病挨,不行才往医院抬”的窘境将一去不复返。 

新农合是农民储蓄健康的“绿色银行”

今年8月,港南区南江社区南江村村民岑荣远被检查出患心肌梗塞,到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用去医疗费等共计8万多元。岑荣远老俩口都是农民,子女无固定收入。面对一大笔的医疗费,他们发愁了。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际,他们想到了新农合。于是,便到港南区新农合办申请补偿,没想到仅过了1个多月,新农合便报销了3万元。难怪岑荣远逢人便夸:“新农合让我们农民看病也享受到了城里人报销的待遇。

岑荣远是贵港市新农合千千万万受益者中的一个。

今年,港南区开始推行新农合,共有49.4万名农民参加,占该区农业人口的85.02%。截至今年10月,该区新农合受益农民达35623人次,总补偿金额为1781.35万元。

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30日,新农合已覆盖全市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市参合农民达到362.96万人,参合率达到85.16%。 

报销比例提高,激发参合热情

平南县思旺镇农民陈某8岁的儿子今年2月在广州中山医院第三附属医院被检查出患上急性淋巴白血病,治疗费用10万多元。一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这一大笔治疗费,对于仅有微薄收入的家庭来说,实在难以承受。今年6月,平南县提高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陈先生报销了44000元。陈先生说:“有了新农合,相比以前好多了,报销了我四成的医疗费,减轻了我的负担,明年我还继续参合。” 

据了解,平南县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逐渐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乡镇、县级、县外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从2005年的45%、35%和20%调整到今年的80%、60%和40%。报销比例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农民参合的热情。据统计,2005年,平南县参合农民有57.43万人,到2008年,有101.11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85.24%。

据市卫生局张副局长介绍,报销比例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使参合的农民大病敢看了,更多的农民支持和参加新农合。参合农民人数逐年提高,2005年全市参合农民为57.43万人;2006年,为117.93万人;到2007年增加为282.32万人;今年达到了362.96万人。

据了解,目前,贵港市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标准参照自治区标准,乡镇、县级内、县级外分别为75%、45%和35%,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上调,到2009年,乡镇、县级内、县级外报销比例更是达到80%、50%、40%,给予农民更多的实惠。2008年,贵港市能筹集到新农合基金达到29000多万元,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为参合农民补偿的诊疗总费用达到了18855.46万元,基金使用率64.82%,60多万参合农民从中受益。

农村医疗服务水平逐渐提高

中秋节当天,港北区奇石乡奇石村村民覃和木在家突然倒地昏迷,送到医院被检查出患上了脑肿瘤。经过治疗,覃和木出院了,前后共支出医疗费、护理费近2.8万元。近日,他拿到了新农合报销的医疗费1万多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该乡分管新农合工作的财政所陆所长说,今年,村民参与新农合的热情很高,因为它基本上结束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 据统计,今年,奇石乡参合人数达到了2万多人,参合率达到了85%以上。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改善了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2005至2008年,我市充分利用中央财政和地方配套资金5055万元,对73个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同时,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295.57万元,培训农村卫生技术人员10615人。

随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边远乡镇的农民享受到了方便、价廉、优质的卫生服务。农民患者不需要再往城里的医院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卫生资源。

来源:贵港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