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研究小组在研究婴儿免疫力方面取得新进展,澳大利亚和英国也接连诞生具有特殊免疫力的宝宝。不过反对者认为,这种人为“设计”免疫力的做法有违伦理道德标准。
最近登上国外各大媒体头条的那对产下“免疫宝宝”的英国夫妇,丈夫是乳腺癌基因携带者,他的外祖母、母亲、姨妈、姐姐和表妹先后罹患乳腺癌。
妻子如果自然怀孕,他们的孩子将有50%的概率遗传这种致命基因。为了使未来的孩子免受乳腺癌困扰,这对夫妇决定利用伦敦大学学院医院的基因诊断和胚胎筛选技术,选取不含致癌基因的健康受精卵植入妻子子宫,为孩子提前铸就对乳癌的免疫力。这是英国首例抗乳腺癌“免疫宝宝”。
不过,这对夫妻算不上是首开先例,早在今年初,澳大利亚的一对夫妇,妻子的家族有疾病遗传史,两人为保证下一代远离病魔,接受了“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怀上了一名对家族疾病具有免疫力的婴儿。满以为用基因技术为儿子设计的“免疫力”可以成为“护身铁甲”,岂料在检查中竟发现儿子带有突变基因,日后有可能转化为癌症。
于是,关于免疫力问题的争论在科学界被闹得沸沸扬扬。这其中既有科学家们对于人体免疫机制的新发现,也有医学家利用基因技术“设计”免疫力,以帮助胎儿摆脱家族遗传疾病的事件。
免疫机制大发现
多年之前,科学家就知道,发育中的胎儿免疫系统会对异物具有不同寻常的耐受性,孕妇可以通过某种机制影响其胎儿的发育,避免胎儿出生后患上某些疾病。可是,除此之外,人们对有关人类胎儿免疫系统所知甚少。
现在,美国加州的研究小组发现一种令人惊讶的新机制,使母亲在怀孕期就开始“培训”其胎儿组织其免疫系统——母亲的细胞通过胎盘“溜”进胎儿体内,这些细胞“教会”胎儿如何分辨母体细胞和自己的细胞。胎儿的免疫系统则会学着来“容忍”它们,而不会像日后攻击其他外来异物那样对它们发动攻击,产生排斥反应。这种对母体细胞的耐受性,至少会持续到成年期之初。“这可解释为什么那些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容易对那些与他们母亲的组织相类似的组织有耐受性。”来自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的免疫学专家威廉·J.柏林汉姆(William J. Burlingham)在近期的《科学》(Science)上看到该小组发表的论文时说:“这是非常新的发现,让人兴奋。”和威廉·J.柏林汉姆一样,另一些科学家认为,“该成果会对寻找切断艾滋病母亲将病毒传染给胎儿的途径有所帮助,也可能会为科学家寻找治疗诸如I型糖尿病这样的自体免疫疾病有所帮助。”《纽约时报》的作者阿曼达·夏弗(Amanda Schaffer)在报道中也不吝溢美之词地描述了这项发现的意义。
在此之前,相关的研究一般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但小鼠与人类免疫系统的发育速度不同,因此在子宫中,人类胎儿和小鼠胎儿对外来物质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异。所以用小鼠实验得出的结论来论证人体免疫力并不一定准确。而这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免疫学研究生杰夫·E.牟德(Jeff E. Mold)和其他小组成员,采集了18例在怀孕两三个月后所流产的胎儿样本,并观察它们的淋巴和脾脏。通过研究,杰夫·E.牟德他们发现,数量惊人的孕妇细胞进入到了胎儿的淋巴结。这些细胞在那里会“诱导”身体中英勇的免疫斗士——T细胞,来抑制胎儿对母体细胞的免疫反应。与小鼠的免疫系统相反,人类胚胎中的T细胞在受到母体抗原的刺激时,非常容易从“勇士”倒戈为“调解员”,让母体细胞安然地在胎盘中活动。杰夫·E.牟德小组发表的论文指出,在出生之后,这些作为“调解员”的T细胞会继续抑制针对母体细胞的免疫反应。
科技与伦理博弈
免疫力是我们对外来的疾病、外来的物质识别和抵抗的能力,它是人体抵御外在侵害的一道坚固防线。多年以来,科学界还未完全揭开人体自身免疫机制的奥秘,一些实验和观察只能在小鼠身上进行。而最近,《纽约时报》披露了一支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研究小组,发现母体细胞转移能铸就婴儿的免疫力的秘密。不过,人体的免疫机制还有很多谜题正待解开。而在掌握全盘科学信息之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医疗机构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利用基因技术,为胎儿“度身定制”特殊免疫力,后果到底如何,现在还未可知,这又将是一场科技与伦理的漫长博弈。
打破自然规律的行为,总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反对者认为,完全排除掉有可能患上家族遗传疾病的胚胎,有违伦理道德标准。也有人认为这种弃人类自身能力不顾的基因筛选、急功近利的方式,会在不久的将来愈演愈烈,不止是对胎儿免疫力的“设计”,最终变成从相貌、智力等方面对人类胚胎事先进行筛选,不知结果会如何?太多的人工雕琢的痕迹,是否会令人类的本身能力发生蜕变?整个人类的进化过程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都是令不少有识之士忧心忡忡的问题。“设计”免疫力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不只是生下“免疫宝宝”这么简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