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上海:社区卫生中心打造中医药三站式服务
www.yongyao.net  2009-4-17 16:54:41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宝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德红介绍,该中心从2006年开始开展中医三站式服务,即中心的中医师开展中心-站点-家庭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病人提供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食疗、健康教育、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等服务。据悉,该中心也是上海市首家开展中医三站式服务的一级医疗机构。

数据显示:该中心中医药服务主要以门诊医疗为主,每个站日平均中医门诊量约92人次,开展适宜技术148人次、中医月出诊平均约18人次,中医处方费用平均为95.89元。

中心还组织药师定期进社区为社区居民进行药物咨询与指导,开展卫生宣教。

当笔者问及为什么中心会开展中医三站式服务时,刘德红这样介绍:一是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适宜技术方便、实用,易于百姓接受,其独特的优势在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有一定的作用;二是中心的中医人才比较多,可以派出人手下到社区,目前有18位中医师在一线岗位;三是病人有这方面需求,一些行动不便、不能到中心或站点看病的居民需要中心提供上门的医疗服务。此外,闸北区是全国中医药示范区,而宝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05年就创建为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有必要将中医药服务深入开展下去,发挥中医特色,为社区居民谋利。

初期遭遇问题

据了解,从2006年底至2007年初,宝山社区中心将中医服务从站点继续往下推至家庭,并要求所有中医师下沉到社区,能够走家进户。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遭到一些医生的抵触。

中心的管理者坦言,中医师在骨子里还是相对清高和保守的,平时他们都是坐在诊室等待病人前来,现在却让他们背起药箱走街串巷,大声吆喝,似乎成了“江湖游医”,多少让他们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再者,下社区的绩效如何计算,这将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联,也让他们迟疑而不敢贸然接受。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中心的领导煞费苦心,软硬兼施。第一步,当然还是先从思想上做工作,统一大家的认识。那时,中心主任陈继根经常找医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疑惑和担忧,解释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面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

其次,中心还从激励机制上下功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三站式服务的开展,总的原则是提高团队服务的考核系数及开展中医三站式服务的医生考核系数。全科服务团队是中心内部一个经济核算单元。这种独立内部经济核算,赋予团队负责人相对的管理支配权,调动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全科团队队长根据个人工作数量和质量经过考核进行分配,实行多劳多得,团队内部分配方案自定,由队长分配。中心根据医务人员开展的服务进行不同系数的测算,对开展三站式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政策倾斜,调动社区医务人员开展三站式服务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团队的收入增幅在40%以上。

同时,中心还积极配备各项中医硬件设施,在站点配备各项中医仪器,确保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设施设备,并且配备出诊包、针灸包等上门设备,保障中医医师可以上门开展各项中医适宜技术。

最后,面对一些思想上还非常顽固、坚决不愿下社区的医生,中心就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给医生做好排片表,规定每位医生在中心、站点和下社区的时间;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设置,对当天应该下社区却坚持坐在诊室的医生的工作量不予计算;还有医生内部的相互监督等内容。

这样,一系列倾斜政策和相关举措实施后,开展中医三站式服务的医生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到2008年上半年,中心职代会一致通过了“中医三站式服务”的举措,大家已经非常主动、积极地投入这项工作。

工作带来皆大欢喜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医三站式服务对中心的发展、职工的积极性和居民满意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继根介绍说,中医三站式服务形成了一个服务网络,即中心-站点-家庭,可以由同一个中医师提供服务,全程跟踪病人的情况。居民不出小区,5~10分钟就能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这项举措对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心充分运用中医药理论和中医适宜技术,把针灸、艾灸、电针、推拿、熏洗、中药敷贴、穴位注射等十余种方法送到社区居民家中,得到社区居民的接受和认可。

同时,中医三站式服务对中心的科研课题申报也起到推动作用,中心以科研课题为契机,在中医三站式实践中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承担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3项和市残联课题1项,分别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贡献率的研究》、《社区老年人抑郁障碍的中医护理实践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慢性病防治最优化的可行性研究》和《现代信息技术与残疾人上门服务相结合的研究》。中心还将科研项目的结果运用到三站式服务中,以科学研究来指导社区实践。

陈继根表示,虽然中医三站式服务这一举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为了确保其良性、顺利的发展,中心还有一些工作需要改进。如在引进人才方面,还需引进部分高学历的中医人才,加强年轻力量的培养,形成梯队人才建设机制。另外,还需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发挥中医适宜技术的作用,增设操作仪器设备等,并且能在工作中宣传中医文化,创建良好的中医氛围,让居民感到中医的魅力。

不久前,家住上海市宝昌路49号的赵阿姨不幸发生小中风,治疗出院后回到社区。赵阿姨才50出头,感觉自己年纪不大却需卧床休息,生活自理不便,心情十分低落。家人带着赵阿姨到宝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中医康复治疗时,赵阿姨当即说出了心中的苦恼:一是中心离家远,行动不便;二是家属都上班,没人陪自己过来。

中心副主任刘德红了解到赵阿姨的情况后,就安抚患者情绪,并告诉她:“中医对中风后康复有独特的作用,而且中心提供中医三站式服务,即中心-站点-家庭,一个中医师可以全程跟踪病人的情况,便捷、经济而且有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赵阿姨和中心签订了协议:在中心给赵阿姨做过康复治疗的刘医生定期为其上门提供中医药服务。

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刘医师定期上门为赵阿姨进行推拿、针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赵阿姨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如今,赵阿姨生活能够自理,走起路来也不需搀扶,她感觉自己又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来源:医药经济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