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4月6日正式发布。意见描绘了中国到2020年的医疗改革方向和框架,确立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改革基本原则,明确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成为公共产品,也意味着成为人民基本权利的一部分,要被全民公平享有,制度一经确立,就具有了长期稳定的特征。由政府主导的回归公益性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仅符合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属性,也是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
新医改方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医改问题的平台,同时也为我们提供平台,以思考政府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产品,有哪一些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而没有提供,哪一些产品又应由市场提供等问题。
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纯粹的公共产品是这样的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的减少,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公共产品应主要由政府提供,而私人产品则应交由市场,比如人们购买一件衣服,进出一次餐饮场所,政府有监管市场的职责,但没有控制市场的权力。
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国际经验说明,这样一个时期正是一个国家公共产品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并非无视各级政府已经承担的很多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向社会提供的无以计数的公共产品,如城市的公共交通,水、电、气,以及一些公用设施等,但从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来看,我们的公共产品提供仍有广阔的改进空间。
有人把政府公共产品划分为教育类、社会保障类、公共医疗卫生类、环境保护类、公共科技类、公共事业类、公共秩序类、公共行政类等类别,以现实为佐证,这些方面都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提供的社会保障类公共产品短缺,对贫困人口的社会福利与救济程度偏低,公众的信息需求激增,但相关信息公共产品的供应在数量、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另外,农村与城市在公共产品提供上也存在很大差距,有的地方不通自来水,有的村落不通公路,还有的村不通电话,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人的发展。
以中国国情而论,有很多公共产品并不能享受到“医疗服务”的待遇。但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应尽之责,让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有比较明确的区分,这不仅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整体改革事业的重要内容。
来源: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