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四年,新医改方案最终在翘首期盼中问世。4月7日,专家、学者、医院和药企代表共聚“搜狐新视角经济学人月度论坛”解读新医改方案,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新医改方案更多体现了有管理的市场化思路。
之前部分媒体评价本次医改方案将摒弃市场化,回归公益性。
但中国社科院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认为,市场化和公益性并不矛盾,公益性更多的是通过健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来体现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也表示,不应该把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加大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对立起来,二者完全可以协调起来,共同作战,达成统一目标。
刘国恩认为,新医改方案不仅没有否定市场化,反而强调医疗改革要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他指出,新医改方案提出要鼓励、动员社会资源参与卫生事业的发展,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办医院,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这正好是在充分的调动市场机制的作用来推动医改工作,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完成政府想做的事情。
刘国恩分析,新医改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对其服务准入、监管等方面一视同仁,北京市的医改意见里面提出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统一考核,统一医保定点,这就把民营资本引入了医疗服务市场,这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机制将会在医疗服务领域发挥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指出,在原来的征求意见稿里只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保健、康复、特需服务领域,在当时的税负水平和盈利情况下,这无异于让其死掉的政策。据其介绍,过去非盈利性医院平均的税率在8%到11%之间,而即使是盈利性医院也只有6%到10%的盈利水平,在不降低税收负担的情况下,民营资本只能介入保健、康复、特需服务领域的政策丝毫没有意义。好在这次深化医改意见里面对多元化办医疗给予更多的考虑。
市场化还体现在基本药物的定价机制方面。据了解,在征求意见稿中,基本药物是定点生产、集中配送、统一零售价,很容易出现行政垄断。而在新医改方案中基本药物是由国家制订零售药物的指导价,由省级人民政府通过招标方式确定这一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没有行政干预、定点生产,让各地也有了价格竞争。刘国恩认为,基本药物走招标程序,就是在引入市场机制。
此外,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也体现市场化思路。刘国恩认为,完善我国的医疗供给体制的意义不亚于民营资本的进入。在政府给医院的补贴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只有医生的自由流动才能够使医疗的价格真正的体现出来。他表示很高兴看到北京市政府在这方面已经率先迈出一步,在医师的多点执业方面已经有了更明确、更细致的规范。
九州通集团副总经理牛正乾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一致认为,新医改方案中关于医保的内容也体现了市场化的思路。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积极提倡政府购买医保服务,探索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药品供应商、药品机构的谈判机制,发挥医保对医疗机构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对此,牛正乾认为,这预示着不仅要推进医疗体系的管办分开,医保体系也要管办分开,这也意味着市场机制在医保方面要发挥作用。顾昕也表示,医保购买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服务和用药服务是采取一种团购的方式,这种购买的谈判机制以及付费机制都是一种市场化的体现。
刘国恩还指出新医改方案有关两个价格形成机制的内容也体现了有管理的市场化思路。他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大、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靠计划和行政配置资源,后者是通过价格配置资源。本次方案中提到要探索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如果不是靠价格配置资源,就没有必要探索医疗和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政府一家做计划。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人人做计划。”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也主张新医改走有管理的市场化道路。
牛正乾认为新医改方案在价格竞争机制方面亦体现有管理的市场化思路。一是基本药物公开招标体现市场机制。二是,非营利性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也是在遵循市场竞争机制。此外,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也体现有管理的市场化思路。假设首仿定价10块,次仿定价9块,这样就就避免一个药品两三百家仿制,恶性竞争现象的发生。但是他认为,价格竞争机制中严格控制流通环节加价率的规定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流通环节究竟应该有多少加价率?应该由竞争说了算,不能一刀切。
综合各专家意见,本次医改方案在投入机制、价格机制以及市场机制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思路。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