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新药上市 > 正文
浙江有望催生首个口服肿瘤新药:打针改口服
www.yongyao.net  2009-5-21 8:56:36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细胞因子类药物能否改变目前注射给药的方式,通过胃肠道吸收使其发挥药效?这个困扰各国专家多年的难题现在有了答案。5月12日,浙江理工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张耀洲教授领衔联同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和生物药物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学者,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PloS ONE》(《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首次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取得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以家蚕生物反应器为技术平台,终于找到了细胞因子类活性蛋白口服吸收的有效途径。

人体内有一种名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活性蛋白,它能激活人体肿瘤免疫功能,进而参与杀灭和控制肿瘤细胞,促进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增生,因而在治疗和预防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多年来,肿瘤病人一直无法直接口服包括GM-CSF在内的细胞因子,因为它很容易被胃肠道内的消化酶分解,从而失去活性。在目前的肿瘤治疗过程中,这类细胞因子主要通过注射给药,虽然短期效果不错,但副作用很大,患者易产生发热、骨痛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所以无法长期注射治疗。

我国四代科研工作者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以家蚕生物反应器为技术平台,研制人的口服细胞因子类提升白细胞药物,现在终于取得突破。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浙江理工大学生化所副教授吕正兵介绍说,他们把人的GM-CSF基因植入蚕蛹活体内,在蚕蛹体内表达,产生大量人的GM-CSF,最终生产出具有抗消化酶功能的GM-CSF口服胶囊。

为什么要用蚕做试验?吕正兵解释说,因为蚕体内有大量脂类物质和蛋白酶抑制剂成分,它们可以在GM-CSF表面形成保护层,帮助GM-CSF“躲”过人体的消化酶,使其穿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发挥治疗作用。

目前,这一成果已经获得国家新药临床批件,全面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这是GM-CSF第一次以胶囊剂型应用于临床研究,有望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首个口服细胞因子抗肿瘤新药。

来源:浙江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