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如何劫持人体细胞
感冒病毒或者流感病毒,到底是怎样侵入人体的呢?又是如何攻击人体导致症状的呢?
恐怖分子HA和NA的真面目
不管普通感冒病毒还是流感病毒,他们攻击人体的程序都是类似的:寻找适合其生存的寄生体———细胞,在细胞里生长繁殖,“劫持”了一个人体细胞后,再继续向周围的细胞扩张“阵地”。不同的是,普通感冒病毒一般比较稳定,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产生新的病毒株,从而发生大规模流行。
如果把流感病毒放大,我们就会像看科幻电影那样,体验到流感病毒“劫持”人体细胞的惊险过程。流感病毒的样子就像一颗水雷:一个圆球上面插着许多小棍。那个圆球是一层脂质包膜,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插在膜上的小棍,仔细看有两种:数目较多、看上去像柱子的是一种叫血凝素(简称HA)的蛋白质;数目较少、看上去像蘑菇的是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简称NA)的蛋白质。
他们暴露在病毒外面,人体免疫系统就通过他们来辨认侵入人体的这种流感病毒以前有没有遇到过,如果是老冤家,就会立即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攻击。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各有不同的类型,病毒学家给它们编上不同的编号,并根据这些编号给流感病毒分类。
病毒会伪装成营养素混入细胞内
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暴露在病毒外面,是为了入侵人体细胞。
流感病毒颗粒随着流感病人的一个喷嚏或咳嗽,跑出了人体,被另一个人吸进去后,落在鼻腔、咽喉或肺部的上皮细胞上。细胞的表面有一种叫唾液酸的糖分子其本来作用是吸附水分,让细胞表面保持湿润。但是血凝素能和唾液酸结合发生反应,让细胞误以为病毒是营养素之类的有用物质,将病毒用细胞膜包裹起来,送进细胞。
到了细胞内,病毒遗传物质和相关蛋白质释放了出来,“劫持”细胞的设备开始大量复制病毒的遗传物质和生产病毒蛋白质。这些新生产出来的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需要有新的包膜包裹起来才能组成一个新病毒颗粒。病毒包膜用的是现成的细胞膜,让某一段细胞膜把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包裹起来,然后像出芽一样从细胞长出一个圆球。形成的新病毒通过血凝素与唾液酸之间的结合跟细胞联在一起,这时神经氨酸酶上场了,它把唾液酸水解掉,切断了新病毒和宿主细胞的联系,新病毒就可以再去入侵别的细胞了。
当然,一旦发现病毒入侵,人体就会自动产生免疫反应,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来中和、吞噬、消灭病毒。但此时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就非常容易在人体细胞中存活和繁殖,“攻城略地”之后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各种症状就随之出现。
追踪杀人流感
1918年流感病毒可能来源于猪或鸟类
1918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死亡继续威胁着欧美的青年男子时,一群穷凶极恶的隐形杀手,以流行性感冒的形式,横扫欧亚大陆和北美,最终波及全球。这场杀害了2000万~4 000万人的流感被称为“西班牙流感”。
杀人流感又在1919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为预防杀人流感再度暴发,20世纪80年代科学界重新开始了寻找“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工作。其中有两组科学家结合全世界流感研究的成果,初步揭开了“西班牙流感”神秘的面纱。
原来,“西班牙流感”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是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分布很广。猪和鸡均可能是杀人流感病毒的宿主,猪流感和鸡流感均可能传染给人。只不过由于缺乏1918年以前流感病毒的样本,科学家们很难判断杀人流感从何而来。有人认为这种流感病毒原本寄生在鸟类身上,由鸟类传染给人,人又传染给猪。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甲、乙、丙型流感病毒均能自然感染猪,并认为猪可能是甲型流感病毒的长期宿主,同时还起到人和鸭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中间宿主作用。因此,1918年杀人流感病毒很可能来源于猪或某种鸟类。
然而,欲彻底认识杀人流感的真面目仍很困难。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说:“找到答案需要病人的血清样本,而我们没有。”
我国科研人员绘制
流感病毒基因全景图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绘制了流感病毒两个重要基因的多样性全景图。通过这些全景图,人们可以准确定位任何一个流感病毒的毒株在流感病毒家族中的位置,从而为人类抗击这种病毒引起的人与多种动物疫病,包括当前人感染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大疫情,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流感病毒非常复杂,按照它表面的两个糖蛋白,流感病毒可以分为16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HA亚型和NA亚型的组合又形成数十个亚型,如H1N1、H3N2、H5N1等亚型。各亚型流感病毒因为时间、地理、宿主的不同以及不同毒株之间的基因“杂交”,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流感病毒家族。这使得准确界定某个流感病毒在家族中的位置,判定它的来龙去脉,非常困难。为此,迫切需要描述这个家族全貌的全景图。
2008年,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人员陈继明带领一个团队,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动用6台计算机,分析了23000个基因序列,同时参考了400多篇关于流感病毒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描绘了流感病毒HA基因的全景图和NA基因的全景图。(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