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卫生部印发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急诊科应当根据每日就诊人次、病种和急诊科医疗和教学功能等配备足够数量的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而近日,本报多次接到有关投诉,发现在广州市许多医院“急诊不急”的问题确实比较突出。
家住在天河华景新城的唐小姐反映,10晚12时许,她的女儿突然腹部剧痛,她急忙带着前往附近的中山三院看急诊。但该医院在晚上只留有一个窗口,同时办理挂号和缴费手续。经过近十多分钟轮候,到她时挂号小姐却要她先去护士小姐那填单。护士小姐问了一下情况就给了张单说去挂儿科号。挂完号后唐小姐又在诊室门口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当晚全急诊部只开了三个诊室———外科、儿科和内科,而当时在外面候诊的患者有一大堆,不时有等急了的人在冲护士发火。唐小姐也找护士说,孩子肚子痛得不行,能不能快点?护士小姐却无奈地说她们也没办法,医院就是这么安排的,希望患者向医院反映,让医院加派人手。
这样等了四十多分钟后,好不容易轮到了,医生听了情况后却开出一张单,让孩子先去验血,看看是不是感染了!而验血结果最快也要半小时以后才出来,当时已经凌晨一点半了,孩子第二天还要上学。这时孩子肚子已经不那么痛了,说妈妈我们不等了,回家吧!两人就这样气愤地回家了!唐小姐说她几次看急诊都碰到类似长时间排队的情况,这样的急诊还叫急诊吗?
中山大学中文系学生小浩有类似的遭遇。他向本报投诉说,6月5日21时许,他因心胸莫名剧痛前往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求诊。这间医院在夜晚同样只有一个挂号窗口,内科诊室仅有一个值班医生。“挂号和等候差不多花了半小时,”小浩不满地说,“见到医生后,医生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体温多少。我明明不是发热,却又得排队量体温。”一刻钟之后,小浩重新回到诊室,经简单询问,医生又安排他去做胸透、心电图和验血,每样都得排队。将近零时,小浩还在忍受着疼痛等待验血结果。
记者将有关问题向中山三院医务科作了反映,该科负责人听完后只说了句:“谢谢你的意见,我知道了!”
省卫生厅医政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就急诊应该有多“急”作出具体规定,但在目前甲型流感流行的形势下,各医院应该加派人手,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医政处将对此问题进行调研。
而此前,已有急救学会的专家介绍,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急救资源难以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甚至发生危重病人被普通病人耽搁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美等国严格实行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病人进了急诊科的门,就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先行挂牌分诊———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挂上红牌;可以延缓20分种诊疗的,挂上蓝牌;要等其他病人都看过了,才按排队顺序轮到的,挂上白牌等。实行“挂牌分诊”的核心,是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这个方法值得借鉴。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