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堂医重整旗鼓,还有哪些“坎儿”?
尽管坐堂医复出意义深远,但是,要使得坐堂医这一行医方式重整旗鼓却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有药店诊所经营者说,很多中药店可供坐堂医行医的场所太小,没有提供可以行医的工作环境。
除了硬件亟待完备,坐堂医队伍也存在青黄不接的难题。中医相比于西医曾一度遇冷,中医队伍趋于减少,这导致药店要请到名老中医越来越困难。而中医药高校培养体系不完善、中医出徒慢等因素导致中医人才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姜建国说,这次试点通过审核的45名坐堂医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如何找到真正能药到病除、为药店赢得好口碑的坐堂医,这是多家药店面临的难题。
另外,几年前一些药品零售企业以“坐堂医”“义诊”“医疗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的医疗活动曾经给群众带来身心上的损害,也一度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阴影。如何让群众重新认可坐堂医,也是复兴坐堂医面临的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相关部门既要管“医”,也要管“堂”
行医40余年的杨经武医生退休后依然忙碌在几家诊所,他说:“我家祖上一家三代是中医,对中医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希望政府能加大对中医的支持力度,让坐堂医安心地治病救人,使传统医学能够发扬光大。”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坐堂医”规范制度,比如,“坐堂医”必须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坐堂”的药店必须有独立的至少50平方米的中药饮片营业区;坐堂医只能开中药饮片,不许开成药、西药、保健品等。
姜建国认为,相关的规范需要更加细致,既要管“医”,保证输送给药店的坐堂医是真正有资格的中医;也要管“堂”,对药店诊所给予监督管理,保证坐堂医能在健康、稳定的平台行医。另外,药店自身也要制定规范严以自律,从药材采购、饮片质量等方面加强管理。名医加好药,才能使坐堂医真正获得生命力。
采访中,不少老中医表示,中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体现了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政府应该保护、支持、引导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坐堂医作为中医药发展的一个切入点,理应受到重视和保护,从而让再度回春的坐堂医乃至整个中医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王海鹰 董春蕾)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