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发布了一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显示,一种新的标志物有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据介绍,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自身免疫疾病,关节滑膜的破坏在发病3个月即可出现。如不经过正规治疗,75%的患者可在3年内出现关节畸形。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多种新的自身抗体的发现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但由于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是很理想,研究人员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标志物。
目前临床的早期诊断指标主要是类风湿因子(RF)和第二代抗环瓜氨酸化多肽(CCP2)抗体。有报道指出,血清中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有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诊断标志物,但尚未在中国人群中得到证实。为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刘霞博士等研究人员,随机选取170名病程小于一年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名正常人及76名其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了血清中抗MCV抗体水平、抗CCP2抗体和RF,并对这3种诊断指标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
研究显示,抗MCV抗体、抗CCP2抗体和RF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中的敏感性分别为78.2%、61.8%和72.4%,特异性分别为93.4%、96.3%和80.1%。抗MCV抗体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最高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研究人员对于3种诊断指标的两两联合检测研究提示,抗MCV抗体与抗CCP2抗体联合检测有最高的特异度(97.8%)和最高的敏感度(81.2%)。
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抗MCV抗体是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指标。如果与抗CCP2抗体联合诊断,可以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诊率。
来源:用药安全网整理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