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的研究进展
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学术科研 > 正文
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的研究进展
www.yongyao.net  2010-1-4 11:56:28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摘要] 微生物学检验是检验工作的基础, 为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必须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加以控制, 以便为临床诊断、疾控中心防疫工作、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因此, 我们就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进行讨论。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管理; 影响因素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检验学在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检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熟练的检验技术,更要对检验的质量进行控制, 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可靠[1]。我中心就微生物学检验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以下几点质量控制办法。
1 理论知识和思想规范
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是疾控中心的医生对疾病的发病范围、程度和预防级别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 检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检验质量的重视, 以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作为第一要务。认识到微生物检验数据是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其中各个检验环节均应按要求严格执行, 建立全面、全程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2]。
2 实验室设备配备及维护
县级以上疾控中心应随医学发展的要求, 配备较完善的微生物实验室, 如净化实验室、无菌实验室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净化实验室的吊顶及四壁采用彩钢板, 地面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平处理, 其内要设置非净化区、更衣区、净化区, 全室采用封闭过滤除菌。无菌室使用前需要紫外线灯消毒45min 以上, 定期进行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效果测定。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注意人员的防护、隔离。用于检验的仪器必须是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审批的, 标有正式械字批号。检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熟悉器械操作,并定期保养维护。检验所用试剂必须是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审批, 持有药字批号, 尽量选择通过ISO9001 的生产厂家购买, 以保证样品质量合格。同时要对试剂进行定期检查。染色液、培养基、诊断试剂过期必须淘汰。计量容器需校正后使用。各保温设备定期检查其性能。实验室中所有玻璃器皿常规消毒灭菌,标本中如有致病菌、病毒, 必须高压蒸汽灭菌, 普通玻璃器皿干烤160~170℃ 2h, 含糖培养基110~120℃ 15~20min, 不含糖培养基120~130℃ 30min。
3 人员管理和质量控制
作为一名微生物检验医生, 一方面要不断总结经验, 另一方面还要学习新知识, 提高业务素质[3]。
3.1 细菌的识别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细菌的识别和判断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细菌的生长特点、表型、生化反应、溶血能力及特殊试验, 综合分析、判定。操作过程标准、规范、思路清晰,根据细菌表象特点, 选择相应检查程序, 以迅速准确判定细菌的品种。同行之间应广泛交流经验, 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3.2 方法的选择
根据标本的来源、菌株形态、染色分析、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药敏试验来判定细菌。目前主要方法归结为:( 1) 显微镜检查法: 主要作初步诊断, 对于培养皿中细菌情况、脓性分泌物或穿刺液体进行镜下观察。对淋病、肺结核、霍乱的诊断有很大的意义。( 2) 免疫学检查: 主要应用于几种肝炎病毒的检测。( 3)显色培养基法: 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快速鉴定。( 4) 核酸探针技术( PCR) : 主要用于肝炎病毒、结核分支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幽门螺旋杆菌等检测。( 5)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 设备较先进, 可用于各种细菌测定, 缩短了报告时间。
在临床医院和疾控中心工作的医护人员, 可视检测物的需要而选择方法, 认真仔细, 以免判断错误。只有标准化、规范化,才能提高细菌鉴定的工作效率。在选取适当方法的同时, 还需要
做平行和空白对照组, 用阴性、阳性标准菌株做确证试验,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防止污染引起的结果不准确。
3.3 鉴定的程序
为了迅速诊断, 我们要尽快判定细菌所属类别, 然后进行生化细分。对于球菌的判定较为方便, 可以通过革兰染色、菌落溶血特点、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作出初步判定, 后送生化检验。对于杆菌的判定, 用于区分肠杆菌、非发酵菌和弧菌科细菌, 可选用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和氧化酶试验。分科后, 选用生化试验分类、分属。
总之, 微生物检验要密切联系实际, 平时工作要仔细认真,善于归纳总结, 积累经验, 提高工作熟练度和技术水平。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督察、指导下, 检验科室质量管理工作会进一步完善。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4]。同时, 也加强了对病原菌引起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做好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研究工作。这是疾控中心管理的需要, 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立东, 曹新瑞, 王国英. 检验科现代形式下科学管理与和谐发展[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7) : 93- 94.
[2] 赵金光. 新世纪军队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考[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0, 7( 3) : 168- 169.
[3] 陈明钧. 室间质评是搞好细菌室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9, 22( 增刊) : 5.
[4] 郑春雨, 李蕾. 我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 10) : 173- 174.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  作者:赵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