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的“落马”在医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其背后牵扯出的跨国药企强生,更是让这个一度陷入“召回门”事件的药企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药监部门官员的“落马”与药企之间的联系,也渐渐露出了神秘面纱。
近期,由中国法学会主办的《民主与法制时报》就这一事件的幕后进行了深入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药企尤其是跨国药企在中国追寻利益的一条捷径之道——行贿药监官员,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当前药监系统反腐任务的艰巨。
张敬礼“落马”与强生
继郑筱萸之后,2010年,身为国家药监局副局长的张敬礼成了药监系统被“双规”的又一最高级别官员。张敬礼落马后,案中主要行贿者的身份越来越集中地指向药业巨头——美国强生公司。据悉,张敬礼的“落马”缘于强生等企业曾向其行贿,以换取在国内行业的垄断,并从中享受高额回报。
随着张敬礼被中纪委调查之事被公之于众,案件的另一个主角也走进了公众的视线——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强生”),该公司的核心产品为血糖仪,属于中国市场上的老产品,年销售额过亿元。
据悉,近年来,强生医疗器材已经成为强生旗下增长速度最快的子公司之一,连续5年的销售额和利润年增长都超过36%,增长速度超过了制药和消费品部门,而销售额也逐渐超过了消费品部门,并已经成为强生公司在华第二大业务部门。
在《民主与法制时报》的采访中,相关知情者表示,上海强生主要是通过行贿包括张敬礼在内的药企官员,以提前获得审批证,从而提早在市场上获取丰厚利润。
“复杂”的医疗器械审批
医疗器械领域审批环节的复杂,已经是业内公认。据悉,医疗器械的审批主要分为三类。其中,一类和二类为属地化管理,由所在地的省级药监局进行审批,而三类和进口医疗器械由国家药监局审批。在审批费用及时间上,进口一类医疗器械的注册费用在1万到2万元,二类和三类在4万到5万元;国产医疗器械二类和三类都在4万到5万元。注册时间需要12个月到24个月。
复杂的审批流程与较长的审批时间,也让药品、医疗器械审批变得更“复杂”起来。相关人士介绍,许可证决定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前几个月拿到证,就可以早一天占有市场,销售额也占有先机,这也是药企和医疗器械公司,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早一天拿到证的原因。
因而在那些急于抢占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眼中,手握医疗器械注册大权的官员无疑成为这些企业首要的公关对象,从而也就出现了跨国药企强生与药监高官之间发生的“复杂”关系。
药监系统反腐任务艰巨
在《民主与法制时报》的采访中,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药品审批仍存在着审评专家左右结果、领导批示就能批下来的现象。但是现在与过去不同的是,专家名单是不公布的,但是每个行业顶级专家就少数几个,贿赂的路子依然存在,只是行贿的成本比以前加大了而已。
另一方面,国家药监系统的反腐工作也逐渐推向深入。此次张敬礼涉嫌严重违纪被“双规”,更是将这场后郑筱萸时代的药监系统反腐推向了高潮。从2002年开始,国家药监局着手整顿地方标准,并收回了各地药监局的审批职能,审批权收归中央。
据悉,目前,国家药监局正在推动将药品监督的“垂直管理”改为“地方管理”。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对地方药监局的放权,将来还得收。张敬礼事件,或许只是权力收缩过程中种种乱象爆发的一个集中代表。相关人士表示,国家推行的药监新政,并没有彻底改变腐败的根子,药监系统的反腐任务依旧艰巨。
- 2010.01.27
- 2010.05.31
- 2010.06.01
-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