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是通过现代影像学技术,将具有放射性核素的“导弹”精确植入肿瘤靶目标内,对肿瘤组织实施精确立体爆破、定点清除,达到破坏肿瘤细胞的目的。
粒子植入技术是通过影像引导经皮穿刺来实现的,具有创伤小、治疗精度高、肿瘤局部剂量大、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优势,临床应用治疗晚期或复发的肿瘤,弥补了目前手术和外照射不能多次重复的不足,挽救了大量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命。
肿瘤靶区剂量更高 正常组织损伤更小
目前放射性粒子治疗大都在超声、CT和核磁引导下进行,手术一般10分钟到两小时。经皮穿刺CT和MRI引导技术主要应用于头部肿瘤、胸部肿瘤、盆腔肿瘤和锥体肿瘤治疗。超声引导技术主要应用于术中胰腺癌、肾上腺转移癌、肝癌、肝转移癌、前列腺癌和全身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CT引导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适时监控和三维空间立体成像的优势,缺点是耗时较长。相比较而言,超声引导技术便捷、快速,缺点是精度稍差和只能二维空间成像。
放射性粒子治疗后一般需要对病灶区域进行重新扫描,利用计算机计划系统对肿瘤局部进行剂量学计算,了解肿瘤局部实际接受的剂量。通过术后评估,如果肿瘤靶区剂量分布达到计划要求,一般能够收到很好的疗效;如果剂量分布不理想,可以进行第二次粒子植入进行补救,或进行外照射补充剂量。
多种癌症均可治 适应症各不相同
头颈部肿瘤:术中肉眼或镜下残存时可进行术中粒子植入,预防肿瘤复发。术后或放疗后复发的头颈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直径小于7cm、表面没有破溃的可实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肺癌: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直径小于7cm,或具有穿刺路径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进行粒子治疗。
食管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可进行支架捆绑粒子治疗,既能缓解症状,又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胰腺癌: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或术中发现转移,伴随剧烈疼痛和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的患者,可实施粒子植入治疗。
肝癌:多次介入后复发或难治的肝癌,可行粒子植入治疗或联合其他如冷冻或射频治疗。肝转移癌直径小于5cm、数量少于5个可实施粒子植入治疗。
复发直肠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的直肠癌、没有下肢活动障碍的患者可实施粒子治疗。
复发妇科肿瘤:子宫颈癌、子宫体癌术后放疗后复发患者,可实施粒子植入治疗。
前列腺癌:目前临床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外照射和放射性粒子治疗。外科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阳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外照射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7周左右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随剂量提高而增加。放射性粒子治疗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患者可在门诊进行。
软组织肿瘤:手术或外照射后多次复发者可行粒子治疗。
椎体原发或转移癌:手术后复发椎体肿瘤,有进针路径者可实施粒子治疗。
相对于其他肿瘤微创治疗技术,粒子治疗安全性更高,患者更容易接受。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也有严格的禁忌症,像肿瘤表面破溃、空腔脏器肿瘤(如原发食管癌和直肠癌等)、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等不能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后两周内禁止同房。粒子植入后患者应与孕妇或儿童保持1米以上距离,时间两个月。发现粒子脱落时,应用长柄镊子将粒子夹起放在金属小瓶子或盒子内,送还具有粒子治疗能力的医疗单位进行登记保管。
- 2010.03.24
- 2010.03.26
- 2010.03.30
- 2010.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