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国内药品市场份额改变仍需时日 原研药先降价
www.yongyao.net  2010-12-15 9:39:56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huyen
分享到:

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将降价的“利剑”砍向外资药企,这场被称为“第一次动刀行动”引发了各界关注:在公布降低的48个通用名、174个品规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格中,外资原研药占据了近62%的比例,平均降价幅度19%,创下了外资医药降价的最严政策。

然而,号称“史上最严的政策”却并未在医药市场掀起大波澜:从部分医药股短暂下跌后的回归,到药店、医院的“淡定处之”,还有企业的“不紧不慢”……一切似乎在表明,想真正撼动高药价,不是单纯的政策推动就可以做到的。

降价“第一刀”砍向原研药

“史无前例”,这是不少证券公司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发改委本次降价的评价。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消息,12月12日起头孢曲松等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降低,包括抗生素、心脑血管在内的17大类药品平均降价近两成,涉及了40家外企的107种药品,占比近62%。

不仅如此,此次降价的幅度也是近年来的最大力度,其中罗氏公司生产的头孢曲松和中美上海施贵宝公司生产的卡托普利降幅分别达30%和35%。

不得不承认,此次降价是对外资药企最严格的政策,也是取得单独定价权力之后对外资企业原研药开的“第一刀”。2005年,国家发改委对特定企业,包括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药品实行优质优价,即单独定价权力。掌握较为先进技术的原研药顺势高开高卖。而近年来,关于遏制原研药价格虚高的呼声不断。

对于此次降价,12月9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表示,RDPAC原则上支持国家发改委降低药品价格所采取的各项改革尝试,也赞同发改委逐步缩小原研制药品与仿制药价差的想法。但RDPAC同时表示了不满,认为“与国际对比我国仿制药出厂价格为国际总体价格水平的22%- 30%,以其价格为基准来调整原研药价格将抑制行业质量体系投入,不利于我国医药市场和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发改委对于此次部分药品降价的理由,则给出了成本与供求的说法:“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为此,根据有关药品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分期分批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

改变市场份额仍需时日

发改委此次降价令一出,“利好国内药企”的说法不断。然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乐观。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所有三甲医院全年药品销售额中,70%以上为外资药品。因此能否保住医院这块阵地,成为很多外资药企在降价令后面临的最大问题。

12月9日,朝阳区一家三甲医院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剂师表示,由于临床疗效比较稳定,医生一向偏爱原研药,即便出现降价,在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医院可能还是会偏向选择原研药。

一位医药界人士则指出,在以药养医的情况下,高价的原研药自然是医生所钟爱的,即便很多原研药降价了,但是其价格和国内同类仿制药相比仍有很大优势。如罗氏的头孢曲松,国内此类产品的仿制药最高限价仅为7元。降价30%后仍高出国内同类产品9.4倍。

而在药店,原研药似乎也并不会因利润空间被压缩而消失。12月9日,在好得快、利君堂等多家连锁药店担任过职业经理人的华霖堂大药房总经理胡海表示,原研药的最高零售限价降低,医院药房的药品价格可能会出现下调,那么药店特别是平价药店考虑到竞争性,很可能也会下调价格。那么相较于毛利较高的仿制药,毛利一直很低的原研药利润空间自然会被进一步压缩,不过考虑到原研药的品牌效应,原研药被仿制药挤出药店的可能性并不大。

不过,长远来看,如果“第一次”随后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对于原研药来说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了。

张伟表示,基于目前作为主体药品终端市场的大中型医院仍然采取“以药养医”和药品加成销售的存在,选择高价药品从而有利于定价较高的原研药的倾向可望因此次调价的政策取向而有所减弱,从而有利于定价相对较低的同类药品的市场扩大,有利于国内企业。

此次调价降低了药品总体价格水平,张伟认为有利于刺激药品需求,扩大市场空间。此外,此次调价有利于同类产品的合理定价,不但不会因降低“原研药”价格降低了“原研”的价值,相反能鼓励国内企业在更加同等地位上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与外资竞争,有利于国内企业的长远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