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中医药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说。
王国强表示,"十二五"时期是实现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科学判断、把握形势和发展趋势,制定好"十二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十一五"成就显著
王国强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医药总费用从2005年的1113.4亿元增加到了1926.6亿元。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2.43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一年,重点支持了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41所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147所县中医院建设以及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国中医药在六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中医药改革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将中医药立法纳入国家立法机关工作日程,中医药作为重要内容被列入医改的五项重点工作。中央和地方在各方面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地方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文件。二是中医药改革发展树立了新理念。三是中医药改革发展确立了新思路。四是中医药工作创立了新方法。五是中医药事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六是广大中医药人员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新贡献。
《医药经济报》记者看到的一份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评估报告》显示:从2005年底到2009年底,中医类别医院从3009所增加到3299所,增长了9.6%;门急诊人次从2.26亿增加到3.28亿,增长了44.96%。
"十一五"期间,《中(传统)医药法》列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共有26部中医药地方性法规发布实施,同时,我国还发布实施了27项国家标准、269项行业标准,还有一批标准正在制订中,初步形成了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
中药产业也在此期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一五"期间,中成药总产值从2005年的1202.3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2054.4亿元;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中药材的管理,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材目前已部分实现人工栽培,逐步发展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中药新药创制能力显著增强;加强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动中药制剂的发展,推广应用中药饮片小包装;加快了中药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了GMP改造和建设步伐,淘汰了一批产能落后的企业,使中药生产企业整体能力得到了增强。
王国强指出,"十一五"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5年,其显著特点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机制创新、转变理念和方法。
"十二五"目标明确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1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表示,中医药系统要在"十二五"期间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全面落实《若干意见》,实事求是地提出一批可评估、可测量的目标、指标体系,确立一批重大项目和行动计划。
陈竺还要求,要下大力气推动中医药学术科研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建立起适合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方法学和标准规范体系,切实发挥科技对中医药临床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探索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为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陈竺指出,医改是今年医药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全国中医药系统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关于今年医改任务的落实,王国强提出,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要规范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加强配备和使用管理,做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他医疗卫生机构部分)》中药品种遴选,巩固和扩大实施范围;加强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和指导原则的培训,特别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指导;进一步研究完善中药饮片在生产供应、采购配送、配备使用等方面的政策。
- 2010.12.31
- 2011.01.04
- 2011.01.18
- 20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