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专家介绍鉴别标准:
“脑死亡者离不开使用呼吸机,植物人则不用。”
前日,第九届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逾百位国内肝肾移植学者与会,针对国内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由于脑死亡在国内未有立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中国器官捐献的趋势,其中包括脑死亡后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有移植专家表示,目前很多人混淆了“植物人”与“脑死亡”的概念,由此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加剧了器官供体的短缺。
器官供体严重短缺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器官移植国,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供体短缺问题,每年有150万病人等待器官移植。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教授石炳毅称,这150万人中约120万需要肾脏,30万需要肝脏,其余少数需要肺、心、肠。等待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可以做透析治疗长期存活,因此历年积累下很大的患者数。由于供体短缺,等待移植的患者又以每年十几万的数量增加,很少患者能等到移植。在这些幸运儿之中,肾脏移植者的一年存活率在九成以上,肝脏移植者的一年存活率也有八九成。
谈到供体短缺,与会专家们介绍了很多原因,有供体家属不同意、交通意外死亡涉及未解决纠纷、各方面压力等。这使得我国器官移植例数在近年有所减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中心主任霍枫教授称,近期肝移植的例数比几年前下降了约50%。
家属可以“一票否决”
为应对器官供体短缺,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于2009年8月宣布启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建设工作,又于今年5月启动了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统计,截至上月底,16个试点省区市通过捐献渠道实现捐献128例,其中大器官328个,包含肝脏106例、肾脏216例、心脏4例、肺脏2例。石炳毅称,中国的器官捐献体系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效率。
由于我国尚未进行脑死亡的立法,因此在实际操作上很多时候按照“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的标准,前提是要征得各位家属同意,因为他们有“一票否决权”。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刘永锋教授介绍了操作的流程:脑死亡病人——撤除心肺支持——心脏停跳——观察2~5分钟——宣告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脑死亡后治疗无效
目前公众未完全分清“脑死亡”与“植物人”的概念,将二者混为一谈,担心日后还有可能被唤醒的植物状态亲属会被放弃治疗。石炳毅介绍,脑死亡≠植物人,两者的粗略鉴别是看患者有没用上呼吸机。脑死亡指的是脑干死亡,不用呼吸机的话,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心跳停止;植物人只是大脑皮层不行,不用呼吸机仍然可以存活。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陈实教授介绍说,脑死亡要符合医学标准,当年刘海若车祸事件被英国媒体误报为“脑死亡”,后来她又被抢救醒过来,实际上并非脑死亡;而近期小悦悦事件中的小悦悦就发生了脑死亡。发生脑死亡之后,治疗都是无效的,例如在农村还要对死者做针灸等乱七八糟的治疗,既浪费资源,还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 2011.01.04
- 2010.12.18
- 2007.11.13
- 200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