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报告称九成中风患者缺少社会救助
www.yongyao.net  2012-12-12 9:39:16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huyen
分享到:

在日前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上,“中风孤岛人群救援中国行”专场披露了全球首份《中风孤岛指数》报告。记者获悉,覆盖层面扩大、孤岛症候突出、社会危害显着是当前中风病症的三大典型危害,更值得注意的是,九成报名参加救援的患者反映中风后缺乏社会救助,可见中风的长期救援、防治以及相关知识普及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出席会议,并参观现场的“震颤心灵·凝聚永恒百幅中风孤岛人群纪实图片展览”,对中风孤岛人群救援中国行表示高度关注。会上还进行了华佗再造太极健身操全球首发仪式。

民众对脑卒中认识严重不足根据世卫组织2011年数据,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中风,每6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卫生部亦披露每年因中风而死的中国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2.45%,中风已成为中国居民的头号健康杀手。《中风孤岛指数》报告指出,全国千万中风患者家庭正面临“一人中风,全家瘫痪”的危机,尤其是中风患者的“孤岛化现象”令该人群成为中国一大“不幸福群体”,亟待社会共同关注与救援。 

而在2011年中国脑卒中大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披露,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中风给我国每年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达400亿元。另外,广大民众对脑卒中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了解中风知识的医护人员不足30%,普通人群不足10%,也令中风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这也是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缘何极度重视中风知识教育的原因所在。 

为了解“中风孤岛人群”的真实生存现状,加强大众的中风知识普及,2012年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全国首个针对“中风孤岛”现象的系列公益救援行动“中风孤岛人群救援中国行”广东站活动正式启动,开展对“中风孤岛人群”的救援,并对1346个成功申请救援案例开展了调研工作。 

九成患者得不到社会救助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燕铁斌教授对《中风孤岛指数》报告做出解读,指出当前中风病症的几大危害:一是覆盖层面扩大,尤其是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在“中风孤岛救援中国行”的1346个成功申请案例中,有141个在50岁以下,占合格申请者的一成以上。其中有3个80后,23个70后,最小的竟然只有12岁。二是孤岛症候突出,表现为中风及其后遗症的生理苦、致残的“病痛孤岛”,家庭经济负担沉重的“经济孤岛”,长期负面情绪、丧失康复信心、患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情感孤岛”三大特征。孤岛指数三级或以上的达到75%。尽管部分患者处于较高的孤岛指数,但多数不愿意承认自己处于孤岛状态,对自身的“孤岛现象”产生认知障碍。三是社会危害显着。孤岛指数综合值达到四级(黄色)以上时,患者容易出现明显的自杀轻生倾向。在调查中,达到四级以上“孤岛指数”的占报名案例的三成,显示“中风孤岛”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高危信号。更值得注意的是,九成报名患者反映中风后缺乏社会救助,可见中风的长期救援、防治以及相关知识普及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出路:三管齐下破除孤岛燕铁斌教授建议,要帮助中风患者走出孤岛困境,可从三大原因入手:通过制定和严格实行科学的康复计划,服用中风康复药物,并由康复专业人员指导康复,有效解除患者的“病痛孤岛”;改善家庭关系,营造融洽的家庭治疗环境,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定期对中风孤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中风患者解除“情感孤岛”;将困难中风患者纳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日常救助范围,形成常态化的救助机制,有效缓解中风患者的“经济孤岛”。 

据悉,“中风孤岛人群救援中国行”组委会已收到1300多名中风患者的报名,远远超出了启动期制定的千名救援名额,奇星博爱中风康复基金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今年没有列入救援对象范围的中风孤岛患者,将在明年继续获得组委会的救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