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雷允上老药工手工泛丸:30多年“摇”出匠心小药丸
www.yongyao.net  2018-10-22 9:30:46  来源:  责任编辑:cq江艳
分享到:

泛丸,是将中药制成药丸的一种传统工艺,把中药粉碎成细粉,以水为粘合剂,药工便能制出一颗颗圆润饱满、大小均匀的药丸。

雷允上的老药工钟健康今年56岁,从1983年入行学徒,手工泛丸就是他学会的第一门手艺。日前,记者就慕名来到雷允上中医馆看钟师傅现场“炫技”,制作一料玉屏风丸。

   

生黄芪、白术、防风碾碎成粉,一盆清水、一把(记忆里的药香?配雷允上的报花)手刷子、一块丝瓜络、一盘直径约1米的深底竹匾,就是手工泛丸的全部工具。钟师傅首先用丝瓜络蘸水,将竹匾底部擦湿,均匀地撒上药粉,用刷子轻轻刷动,药粉便滚成了一个个棕色的小颗粒,这叫“起头子”,要是头子没起好,后面做出来的药丸大小不一。

钟师傅双手将竹匾端起,顺着一个方向轻筛,竹匾中的药丸便滴溜溜地滚动起来,随着动作加快,药丸在竹匾中打起了旋涡,仿佛刮起了旋风。筛了几把后,钟师傅将竹匾左右一拍一抖,使药丸倾向一侧,用丝瓜络在空处再刷一层水、均匀地撒上药粉,继续筛动竹匾。如此反复几个回合下来,原本大大小小的药丸个头儿逐渐差不多大了,奥秘就在钟师傅的手上。钟师傅揭秘道:“我这一拍一抖,能让大的药丸浮在上面、小的沉在下面,加药粉的时候加在小药丸上,让小的先沾到粉,越裹越大,就能调节药丸的大小了。”

几个动作说着简单、看似轻松,做起来可不容易,没有多年的深功夫很难让药丸在竹匾听指挥自如滚动。即使是简单的加水加料,手里头的功夫也不可小觑,水多了,药粉不能团成形,水少了,药粉又粘不上去。钟师傅说,泛丸这个活儿是越干越累,随着不断加水加料,竹匾和药丸加起来得有十几斤,手上的家伙越来越重,体力却逐渐下降。年轻的时候,他一天能做七八料,常年不做之后,现在做完一料都要腰酸背好几天。

   

“过去,中药店里的泛丸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订制,方子不一样,里头用的药材、对药丸的大小要求也不一样,医生开出来的方子可能要绿豆大、赤豆大或是梧桐子大,都能根据需要来加工。”钟师傅介绍,“药材不一样,制作工艺也不同,有的药材不能打成药粉,就煎汤代水;有的药粉用水粘合不起来,可以用米汤代替;还有的药丸要求到肠道里才崩解,就要用炼过的蜜来粘合,叫做蜜丸。”

在竹匾里打着滚“长大”的药丸,晒干后才算大功告成。晒的时候,药丸平铺后在上面盖一层宣纸,避免太阳直射,每隔一个小时还要给药丸“翻个身”,防止表面晒“焦”。 这几天的天气,晒个半天就能完工。

  如今,手工泛丸在市面上的中药店里已无处寻踪,中药丸都在工厂里由机器统一生产。用的少了,做的人就少了,手工泛丸的制作几近后继无人。为了留存老药工的技艺,雷允上建立师带徒制度,给老药工们招募了徒弟,定期指导学习,致力于将这些宝贵的老手艺传承下去。所谓传承,就是这种坚守;所谓创新,也从这里起步。雷允上深知,唯有工匠精神才能熬制出良心精品国药。虽然耗时漫长,工序复杂,但这当中,有恪守与坚持的精神回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