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吉林省药监局发布《注销药品批发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公告(2019年第3期)》,又有一家药商主动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公告显示,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及企业申请,注销吉林省腾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
12月18日,宁夏药监局发布公告,注销宁夏淏洋医药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和《GSP证书》。
根据公告,上述企业于2019年12月11日申请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宁夏药监局已同意注销并收回其《药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从即日起,被注销的证书编号停止使用。
对于药企主动注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在目前而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应该说,这是业内很普遍的一个现象。
近年来的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在改变,无论严格监管、药品招标、医保控费,还是一致性评价,都将促使药企对其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当市场需求。
看到“注销”二字,大家可能很自然会认为是企业倒闭了,不干了。当然,有不少企业注销是真关门了,但也不排除还有一些企业其实是被收购或并购了。
一些药企面临无法适当调整,自身改革跟不上的情况下只能寻求合作。当然,成功的,相当于找到了靠山,可以继续发展;而那些没有被并购成功的,必将出局。
而对于商业公司而言,近年来,面临着两票制、配送率要求、医院回款等压力。两票制陆续在全国各省落地,药品流通由此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开票次数受到严格限制,药品购销资金流、票流大为缩短,给药品流通企业带了空前的压力,尤其是很多中小型药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而除此之外,两票制不仅是实施起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惩罚力度还相当大。
在两票制实施的过程中,目前绝大多数省份都要求企业上交《“两票制”承诺书》,要求所有中标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都必须严格执行“两票制”和药品网上采购政策。否则,将被停止所有药品的交易资格,以及停止配送企业的配送资格。情节严重的,踢出该省市场两年,并列入不良记录。
无论是药企还是药商,都面临着转型和发展的问题。一旦不能自身的适应和调整跟不上政策和市场发展,则会被市场所淘汰。
(表格来源:湖南药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