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安全用药 > 用药警示 > 用药警示 > 正文
外治法能疗小儿腹泻
www.yongyao.net  2006-7-26 16:32:57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脾胃亏虚、邪毒侵袭所为,当以健脾养胃,清热解毒为治,可选用下列外治法。

 

1.敷足疗法

 

  (1)吴萸、肉桂、花椒、细辛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天寒或寒象明显则将药末加热后外敷。可健脾化湿止泻。

  (2)吴茱萸23g。将吴茱萸捣碎,用水浸泡后均匀置于两块纱布上,然后用胶布分别固定于两侧足心,一般23天后取下。可温中健脾,适用于婴幼儿腹泻。

  (3)苦参、苍术各适量。将苦参、苍术研为细末,热重者31配合,湿重者13配合,以米醋调敷双足心,外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412小时换药1次,泻缓则换药时间可适当延长,以愈为度。可健脾利湿,清热燥湿,适用于婴幼儿腹泻。

(4)大蒜20g,朱砂 0.3g。将大蒜捣烂,纳入朱砂拌匀,压为药饼样,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止泻,适用于急性腹泻。

 

2.生姜疗法

 

  (1)生姜适量,洗净,捣烂装入布袋内,置小儿胃脘部,上放热水袋1~2小时,每日23次,直至病愈。可温中止泻,适用于小儿胃寒吐泻。

(2)生姜切片,分别贴敷于双侧内关穴,胶布包扎固定,每日敷12小时;亦可将生姜捣泥,敷于肚脐,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温中散寒,适用于小儿胃寒吐泻。

 

3. 敷穴疗法

 

  (1)取山栀子(鲜者尤佳)适量,捣如泥,加食盐少许混合均匀,外贴于手心劳宫穴上,包扎固定,每隔12小时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可清热解毒。

(2)法半夏适量,研为细末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加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侧天枢穴,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

 

4. 敷脐疗法

 

  (1)芒硝5份、丁香1份,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本品3g,敷于脐孔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可同时配合局部热敷,每日1换,连续23天。可温中消食。

  (2) 五倍子2份、吴萸1份,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本品6g,用凡士林调为膏状敷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一般治疗36小时后起效,23天即可。可温中散寒,收敛止泻。

  (3) 丁香、吴萸各3份,木香、白术各1份,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本品510g,用黄酒适量调为糊状敷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4) 白术、白芍、陈皮、山楂、升麻、车前仁、吴萸、豆蔻、丁香各等量,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清水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健脾止泻。

 

5.热熨疗法

 

葱白100g,食盐500g,先将食盐放锅内炒以炸花为度,纳入葱白拌匀,用毛巾包好,趁热敷脐上(热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每日12次,连续23天。可温阳散寒。  (2006.07.2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