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射用硫普罗宁是一种侧链含有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化学名叫:α-巯基丙酰甘氨酸,能改善蛋白质代谢,促进肝功能修复。临床上其适应症是:用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等等。其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面色潮红等过敏反应以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的反应。今查阅文献少见有该药引起寒战、高热的报道[1][2],但未见硫普罗宁静脉滴注引起高热而导致误诊误治的报道。故为提示临床医生注意硫普罗宁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此详细报道如下:
患者女,52岁,因“脂肪肝、肝损害”入住我院,查肝功能:总胆红素34.9μmol/L(0~17.1),ALT123U/L (0~45),AST58 U/L (0~45)。肝功能有改变,医嘱予:5%GS 250ml+强力宁80ml,静脉滴注,qd;5%GS 250ml+凯西莱(注射用硫普罗宁)0.2,静脉滴注,qd;联苯双酯5片,tid,po。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15.5 μmol/L,ALT 20 U/L,AST 43 U/L,肝损害有缓解,继续维持原有保肝治疗的方案。3日后患者发热畏寒,寒战明显,T高达39.7℃,伴咽痛,无咳嗽、咳痰,疑为上呼吸道感染,加用抗病毒药:病毒唑0.4+NS 250ml,静脉滴注,qd;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NS 250ml,静脉滴注,bid;左氧氟沙星100ml,静脉滴注,bid。次日下午仍有高热,T39.4℃,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血常规:WBC2.3×109/L(4~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6%(50.0~70.0) ,PLT48×109/L (100~300×109/L),请血液科医生会诊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性大,故在原有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利血生,维血宁,多抗胶囊等针对血液系统的药物。后上级医生查房发现患者常于下午18时左右出现上述症状,并且在输注凯西莱后出现体温的高峰,怀疑药物引起的发热。第3日T40.2℃,停用抗病毒药物。第4日T最高达40.5℃,停用联苯双脂,患者体温不退,仍然高热,。第5日T40.5℃,高热以来一直予布洛芬口服,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头部冰枕。第6日停用强力宁和凯西莱后体温下降,恢复正常,T36.6℃。
讨 论
此次事件中被怀疑的药物主要是静脉滴注的药物,在停用口服的联苯双酯后仍有高热,而且都出现在静脉滴注凯西莱之后,说明不是联苯双酯引起的。而且药物热一般在1周到2周之间出现,此次事件在时间上与此相符合。另外,从整个事件的发生来看,患者没有明显的感染症状,并且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后体温没有下降排除了感染引起高热的可能性。在停用静脉滴注的药物后患者体温便降下来了,同期病房里使用该药的其他患者没有药物热和寒战的发生,应该与制剂的质量无关。虽然没有将硫普罗宁和强力宁分别停用以确定究竟是哪个药物引起的,但有理由相信此次事件与硫普罗宁静脉滴注有关,因为患者在次日将凯西莱放在下午静脉滴注,体温的高峰就推迟到晚上。所以,此次事件应该是硫普罗宁引起的,并检阅文献搜索未见强力宁的引起药物热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医生对药物引起的皮疹、过敏性休克、肝肾损害等已熟悉,但对硫普罗宁引起药物热尚重视不够,易误诊误治。 (2006.10.23)
- 2010.03.10
- 2008.12.15
- 2008.09.09
- 200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