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风早知道”研讨会在京召开。在研讨会上,被誉为中国中风预警第一人的著名脑血管病学专家、上海市脑血管研究所的王桂清教授指出,随着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大流行将随之而来。中风已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头号杀手,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刻不容缓。
上海市脑血管研究所在研讨会上还发布了中风预警图,人们通过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可获得中风积分,对照中风预警图就可以知道自己在未来4年内发生中风的几率。
中风大流行已经初现端倪
与会专家们认为,中风大流行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已经初现端倪。来自全国脑防办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中风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中国每年新发生中风的约200万人,因脑血管病而死亡的约150万人,且每年中风发病率以1%的速度增长。
科学研究发现,55岁以上老年人的年龄每增长10岁,中风的危险度会翻一番。据调查,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血脂异常患者1.6亿人,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人。此外,中国有2亿人体重超重,有6000万人肥胖,3.5亿人吸烟,这些人都是发生中风的危险人群。专家预计,随着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随之而来的可能将是中风大流行。
中国医疗体系将不堪重负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耀宗介绍,中风急性发作期死亡率高达50%,幸存者中大约有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终生残疾,如偏瘫、语言障碍等,而且还有约1/4的病人在发病后的1至5年内会再次发生中风。中国每年因中风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以上,加上间接经济损失已经接近200亿元人民币。
中国老年医学会会长张立平认为,中风在中国乃至全球是影响人类健康、发病死亡率较高的心血管性疾病。中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更向现有的社会医疗保健系统发出了挑战。目前,中国有关脑血管疾病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终末期的高成本救治阶段,如不尽早找到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到2020年,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将会让中国的医疗体系不堪重负。
预警图揭示中风的奥秘
通过筛选发现有可能发生中风的高危个体,即高危特防的预防模式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从人群中识别出中风高危个体是高危特防策略的关键。上海脑血管研究所的王桂清教授经过20年的探索,发现可通过测评脑血管的各项指标而得到脑血管的承受值,以此判断中风的危险度。因此中风是可以早知道、早预防的。
王桂清教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带领科研人员走访了全国26个省市、107个监测点,积累了37.9万人次、1562万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数据,首次建立了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正常人参考值,并在大量客观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中风预警数据库。科学家将脑血管功能积分与中风之间的关系量化,绘制成中风预警图,揭示出中风的奥秘。人们对照预警图的分值比例就可知道自己中风的危险度,正常人的分值为100分,分值低于75分即有中风危险。此类人群被称为中风高危人群,需要重点防治。分值越低,中风的危险性越高。王桂清教授表示,有了中风预警图的对照,能够使80%以上的中风事件被提前预测出来。目前,国际上最好的中风预检系统的检出率仅达到40%。
中风预警机制有望全国推广
中风预警机制在华东地区取得成功后,卫生部对此高度关注,要求王教授采集全国样本,全面推进“中风预警”在全国的推广。据王桂清教授介绍,“中风预警”系统的整个检测过程只需10分钟左右,完全无痛、无创。到2007年,该系统将会推广到全国各省市的医疗体系。国家卫生部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主任教授王文志称,预测出中风发病率较高后,要积极进行干预治疗。王桂清教授还为中老年人开出了一张中风防治处方。
高危特防的中风防治模式
第一步:对高血压、心脏病、肥胖、家族史等有中风危险因素的通过初评估筛选出约10%的易患人群。
第二步:对有中风危险因素的易患人群实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积分检测,进一步评估中风危险度。
第三步:分值低于75分即为中风高危人群,50分以上的轻度危险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而50分以下的中高度危险人群则应尽快就医,以防不测。 (2006-11-28)
来源:市场报;作者:焦艳玲
- 2006.07.06
- 2010.03.29
- 2009.06.23
- 200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