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1月27日电 近期,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副主任王锡山、王宽课题组开展以端粒酶为新靶点研究胃肠癌的生物治疗方法取得新突破,该研究为开发抗癌药物提供了重要的机制,可以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来治疗癌症。
据王锡山教授介绍,人体正常体细胞都有相对短暂的生存期的,而有一些特殊的细胞却有较长的生存期限,可以不断的分裂,比如骨髓造血干细胞、生殖细胞、神经细胞等。因为它们的端粒的长度不断的能够被一种物质增加,以抵消掉分裂的消耗,这种物质就是端粒酶。许多癌细胞都含有这种端粒酶,它能促使癌细胞在分裂时保持其端粒不缩短,使癌细胞无控制地进行扩增疯长,造成癌细胞永生不死。因此,可以说端粒酶是最好的肿瘤指示物,是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如果我们能够控制端粒酶的产生,那么我们就可以阻止癌症细胞的永生化及肿瘤的形成。
王锡山教授带领他的课题组从1996年开始在胃肠癌中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工作,并开展了大量的端粒酶活性与胃肠癌患者临床参数的对比相关工作。研究发现,临床胃肠癌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高达90%以上,与正常组织的约5%-10%差别十分显著。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在胃肠癌诊断方面可作为一种辅助性方法;在治疗方面,因为其与胃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一定程度上避免胃肠癌合理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大化或过小化给患者带来的治疗误差,对于病人预后判定有指导作用。研究证实:端粒酶活性是胃肠癌治疗的新的有效靶点,该靶点功能的发挥独立于人类端粒酶RNA基因和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表达。此研究对端粒酶抑制药物的开发及最终应用于临床有重要意义,有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潜能。 (2006-11-29)
来源: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