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改方案不宜全国统一,应该是因地制宜,允许试点、允许多样性。”昨天,在中国经济展望论坛的医疗卫生发展前景分论坛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李玲如是表示。李玲还说道,“我国各方应该搁置争议,尽快达成共识,从而促进医改方案尽快出台。”
“2006年是卫生改革的转折年,是中国医疗卫生的春天。”李玲在昨天的论坛上如此形容医改,新年伊始,当医改方案出台的时间表再次被提及,这位曾经在去年给国家领导人讲解医改问题的专家表示出对方案尽早出台的期盼。李玲表示,目前是中国医改难得的机遇,我国不应该把这个机遇浪费掉。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学习国际上推广的群政的政策”。分步实施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长远目标,“可以小步快速一点。中国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对于医改中存在的“看病贵”问题,对于国家19次降药价但并未真正改变药价虚高的顽症,李玲认为,这是由治标不治本的产业政策所导致,我国已有6000多家药厂,但是一年销售额不如辉瑞一家,药厂完全没有规模效应,没有任何自己创新的能力。由于医院体制问题,政府对医院投入远远不足,公立医院要靠自己才能在市场上生存,这也就是出现以药养医、药价虚高局面的原因。
对此,李玲建议,国家一定要对医药产业有适当的产业政策,在税收上、在融资上要有适合的政策。同时应该有适当的产业政策和配套的医疗政策,比如说定点生产,我给你保证量,在量的基础上把价格控制下来,从而使国家和药厂双方达到双赢。“在这个过程当中,国家应该投资医药的发展,因为市场和政府都在起作用。”并且学习国际上药品产供销一体化的方法,这是控制成本最好的方法。
除此之外,“我们的制药企业不要再窝里斗了,我们将来面临的竞争是国际上的跨国公司,不光是它们的生产厂商,还有销售商。”李玲表示。 (2007-1-5)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