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几年“红火”之后,平价药房似乎过早地走上了衰退之路,纷纷各谋转型出路。几年来,为了抢夺传统药店的已有市场,平价药房一再抛出降价政策,降价幅度从20%一路下调到50%,甚至达到了75%,一路走向自身所能承受的让利最底线。在平价药房一再降价的形势下,传统药房也被迫相继降价,甚至一些城市的医院药品也大幅降价,无形中又反过来削弱了平价药房的价格竞争优势。
“尤其是对于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群体已经饱和了,而且这几年药价一直在降,即使不是平价药房价格也降了不少,所以价格的吸引力也在降低,平价药房的优势就不再明显了。”百姓大药房的总经理助理邝跃喜表示,目前很多平价药房为了降低成本都将店面选在了社区,但这样一来销售额大不如前,只有原来的1/3。
当然为了挽救一路下滑的业绩,平价药房也推出了“自有品牌”这一新的运作模式,许多平价药店纷纷大力推出自有品牌,企图通过提高毛利自救。如天天好大药房自有品牌涉及20多个品种,占同类产品总销量的15%左右。
但这也并没能成为平价药房的“救命稻草”。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平价药房所售药品种类再次大大减缩,在陷入只能一再降价的尴尬境地之后,又走入无药可卖的无奈谷底。
“现在平价药房的疲态跟当初的火爆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之前
据北京药监部门调查显示,目前平价药店在北京药品零售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仅有20%,传统药店仍是市场的绝对控制者,平价药店已出现了近七成的亏损率。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