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药监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536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6%,其中上报单位数由18家增至25家。药学专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数在200份至400份之间属于合理范围,更多的不良反应被发现有助于避免同类情况重复发生。
抗菌药不良反应281例
记者从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中看到,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中抗微生物药物与中药占一半以上。其中报告中涉及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物,有281例,占39.19%;而中药及中成药有126例,占17.57%。此外,还有神经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生物制药等药品种类。
□专家提醒: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据专家介绍,抗微生物药物中不良反应病例高居榜首,这与抗微生物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密切关系。其中在这类药品中不良反应占前5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抗病毒药。专家表示,抗微生物药物的大量普遍使用,会使细菌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造成患者体内菌群失调,药物疗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增多。因此,临床应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静脉滴注占不良反应53.12%
在536份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中,从药品使用途径来看,静脉滴注给药的药品不良反应比例达到53.12%,居第一位,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
□专家提醒: 原则上不要使用静脉滴注
专家表示,由于静脉给药可使药物直接进入人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药物作用迅速,药物利用率高,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能用口服药的,原则上不要使用静脉给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专家表示,几乎所有药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中药、中成药成分复杂,不良反应涉及面较广,临床上应加强辨证施治,严格按照适应症范围使用。
小孩老人为药品不良反应多发人群
在536份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中,男女比例接近。从年龄分布看,药品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人群。其中小于20岁和大于60岁的人共205份,占38.25%。 另外,21岁~40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人群,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率也比较高,占41.23%。
□专家提醒:关注老人小孩用药不良反应
专家表示,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减退、慢性疾病增多,以及未成年人在身体构成及器官生理功能等方面都很不成熟,从而使这二类人群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应加强对老年患者和未成年人等特殊生理、病理状况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来源:厦门网
- 2010.06.02
- 2009.07.03
- 2009.06.04
- 200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