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药产业异军突起,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递增,5年增长2.6倍,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3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99亿元,今年将跨入百亿元行列。药业正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产业之一。
贵州素有“天然药库”美誉,是全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省委、省政府明确把中药产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出台一系列战略举措和政策,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中药现代化发展专项资金、650万元作为药品抽验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注入现代药业,加大技术创新、监管能力、标准规范、知识产权和中药资源保护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促进贵州药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省制药企业164家,26个中药品种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以苗药为代表的贵州中药民族药业从无到有,突飞猛进,年均增长速度达25%,高于全国医药发展平均速度10%左右,成为贵州省药业“生力军”。贵州申报的158个苗药中有154个品种通过医学和药学审评,上升为国家标准,创下了申报数量、通过率、药品剂型数量、销售量、民族药生产厂家和知识产权保护六个“全国第一”的佳绩,令全国同业刮目相看。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贵州中药民族药业已发展为有一支较为稳定的科技人员队伍,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基础、有一定现代化生产规模和规范化管理程度的产业。2006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近50亿元,占据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半壁河山,占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的7%。益佰、百灵、神奇制药进入全国中成药工业企业50强。以苗药为主的“黔药”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全省15家医药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28家企业销售收入进入全国500强。
各级政府把发展中药材基地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工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等组织形式,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商品生产组织起来,逐渐形成企业+农户联合大规模人工种植中药及民族药材、工业种植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总面积达114.5万亩,种植的中药材品种114种。建立了何首乌、银杏、杜仲等各类药材基地40多个,为中药民族药工业提供了原料保证。中药材产业已成为贵州农民增收的“摇钱树”,施秉县5000户药农种植中药材年收入达3000多万元,当地百姓说:“药材路就是致富路”。
良性产业链的逐渐形成,坚定了贵州做大做强医药工业的决心。《贵州省“十一五”中药民族药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力争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20亿元,创出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品种10至15个,建设2至3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型中药民族药企业。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