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族医药企业家说,国家对产品价格的定位,决定着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是否能良性发展,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走势。
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磊介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几年来药品招标采购及药品的20多次硬性降价,老百姓真正得到的利益并不多,却使我国的民族制药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不少业内人士感叹,“现在已到了制药业的严冬”。最近,数十家中药企业向他们的“娘家人”:中国中药协会倾诉了他们的苦衷,也表达了他们对加快发展我国民族制药企业的强烈愿望。
无利导致一些物美价廉药品消失
药企“老总”普遍反映,药品价格一降再降从眼前来看对老百姓是好事,但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对群众都有后患。因为药价降到成本以下,药厂就没办法生产,即使能坚持三五个月,医院也不愿买以“分”来计算利润的药品。目前政策允许医院在招标药品价格上可顺加15%,即药价越高,医院的利润也就越大。所以,其结局就是一些物美价廉的药老百姓再也见不到了。北京同仁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在他们企业,200多种这样的中药已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该企业的支柱产品复方阿胶浆是年产值三四亿元的大品种,由于主要成分阿胶原料驴皮资源以每年20%的速度萎缩,导致成本逐年上升,而国家指导价格逐年下调,导致公司多年苦心经营的市场面临严峻危机,企业生产能力与临床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其实,这类问题普遍存在,每个中药企业都面临着水、电、煤以及药材原材料涨价的困扰。”该公司的代表说。
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是广东省中成药制药业20强企业,其主导产品德众牌鼻炎康片年销售值超过1亿元,鼻炎康片、鼻炎滴剂均是该公司的始创专利产品。然而,这些优质品种每年在医疗机构招标采购中,由于限价低而致参与率低和中标率低,即使偶有中标,中标价也低至无法供货和出现不被购标等情况,在医疗机构的销售量年年趋于零。还有不少医院不执行中标价,或要求药企低于中标价,结果是药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千方百计中了标,也形不成利润,其生产和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大受打击。著名的老中药企业雷允上的代表说:“不中标是死,中标也是死,最终还是进不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