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制药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很多老产品的确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但因为毛利少,很多经营单位不愿经营。消费者四处打听也买不到,纷纷到药厂来求助。事实上,药厂仓库里面的成品很多。除了氧化锌软膏外,比如甘油灌肠剂是非常好的灌肠制剂,对一些老年人,半身不遂的患者被动排便效果相当好,但因为很多医疗单位不了解或者其他原因而不能普及销售。
一家药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招标采购、药品降价使近年来医药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利润低了,药店肯定不愿意卖,就连生产厂家和药品代理商也不愿意继续提供,所以有些药店放弃销售廉价药。有些药店即使采购属于降价范围内的廉价药品,进货周期也比新药、好药要长。这样一来,降价的药品就很少露面了。”
“降价死”怪现象:老酒换新瓶
药品降价后,利润大幅下降,就会产生一种“降价死”的怪现象。“老酒换新瓶”是提高药品利润最常用的方法:药品降价———代理商停止进货———医院停止开方———药厂停产———降价药改头换面变新药重新审批后高价再上市———药品降价变成了涨价。
几元钱的氟哌酸成分不变,换个包装就变成了100多元一盒的新药。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一家大型药厂有多个代理商,当药品被降价后,代理商会逼着制药企业生产档次更高、价格更贵、利润更大的产品。而厂家觉得产品利润接近底线后,也会自动进行“药品重生行动”。药厂和代理商会不谋而合地“保卫自身利益”。
上海首先扶持廉价经典药
本市正在扫除廉价经典药返市的种种障碍,临床紧缺药将首先露面。
去年,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市经委、卫生局、物价局、医保局和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等7家单位共同拟定了《临床紧缺药品生产和供应协调工作制度》,为廉价经典药返市开启“绿色通道”。有关管理部门将联手共同扶持廉价经典药。
据悉,上海市卫生局将定期收集并确认临床确实需要的紧缺药品信息,并及时报市经委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经委根据卫生局提出的需求,协调相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提出临床紧缺药品生产、采购要求;上药集团根据市经委提出的要求,积极组织生产、采购,必要时,邀请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联系外省市行业协会以及相关生产企业组织供应。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