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仅有四分之一的病人在服降压药,其中,高血压控制率只有6.1%。而在100个高血压患者中,有近94位无法把自己一天24小时的血压稳定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主任陶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恶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对血压的控制应该贯穿一天24个小时,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机会。
血压24小时都在波动
陶军指出,人体血压值在24小时内是不断波动的,具有自然节律,这种波动受生理活动和睡眠的影响。
一般来讲,上午9时左右人的血压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于夜间睡眠血压降到最低点,这种差值可达40毫米汞柱。睡醒时血压上升,起床走动后血压进一步升高,此时最易诱发冠心病猝死。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体内的血压调节系统敏感性降低,所以一般老年人的血压波动较大。
此外,血压可因吸烟、饮酒、饮咖啡及情绪激动等因素影响发生一时性变化。
心梗发生率
早上是晚上的3倍
陶军提醒说, “血压晨峰”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压力升高,同时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如心肌梗死及猝死、心绞痛发作、中风等就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在早上9时的发生率比晚上9时高3倍;因心脏病而发生猝死的高峰也在上午9时到12时,晨醒3小时内比其他时间段的危险高 2.6倍;清晨的脑中风发生率约升高60%。老年人在凌晨去世的占60%,心血管疾病突发达70%~80%。
学会自测血压 掌控血压波动
学会自测血压的关键是掌握血压的“谷峰比值”。 掌握这个比值不难:每天清晨服药前测血压可了解降压药效最弱的时候的血压下降值(“谷值”);从服药后2个小时开始,可多次测血压,找到血压的最低值,这时是药效最强的时候,血压的下降变化值叫“峰值”。 谷峰的比值如果等于1 ,表示服药后,血压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如果“谷峰比值”小于0.5,意味清晨血压明显升高,药效不能持续24小时。
高血压病人坚持在每天清晨以及服药后药效最强的时间点来测压,就能判断血压是否得到24小时全天控制。若在下午4时至8时再加一次血压测量,以了解服药后10至12小时的血压控制情况,判断就更准确。
- 2007.04.12
- 2006.09.01
- 2006.08.23
- 200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