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跨国药企大举进入 本土研发资金瓶颈待破
www.yongyao.net  2007-11-7 14:01:24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在医药尤其是在生物医药方面发展很快,而且我国有劳动力资源优势,研发投入比较少,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多优势。”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海外资本在中国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将研发中心搬到中国,利用中国资源研发出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已成为许多跨国药企“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不仅拥有科研人才“物美价廉”及在某些领域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独特的疾病资源等优势,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研发成本,分散研发的风险,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加快上市步伐。

据了解,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支付的科研费用只相当于发达地区的1/4或1/5。此外,新药研发费用和研发时间的70%以上用于临床研究。有数据表明,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费用要比在欧美国家低30%左右,而中国大量的患者样本也会让临床试验中样本采集更加便捷,并且统计数据完善,从而加速试验进程。

对此,胡沫认为,节约成本不是跨国药企进入中国的出发点,主要是中国发展速度很快,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是任何一个有远见的跨国公司不能忽视的。

据悉,在过去的3年中,已经有20多家跨国药企将重金砸向中国药物研发领域,持续引发全球新药研发领域的中国热。胡沫认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研发中心进入中国”。

本土研发瓶颈待突破

据专家介绍,一个完整的医药产业价值链包括药物研究、药品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四大环节,一个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15-20年的时间,平均投资高达10亿美元。

“创新药物开发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每10万个新分子中只有10个能够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最后只有一个能成为上市的治疗方案。每一个成功上市药物的投资都超过10亿瑞士法郎。”胡沫表示,“这个行业是一个高风险和高投入的行业。”

相对于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一浪高过一浪的研发潮,我国的本土研发能力显得相当薄弱。我国制药企业大多数规模小,没有形成集团优势,经济实力明显不足。中外制药企业的实力悬殊,导致了双方在新药研发投入上的巨大差距。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新药研发的最大瓶颈在于资金不足。国外一般每年对新药研发的投入是药品年销售额的15%左右,而我国制药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至多也不过是年销售额的2%-3%,有些制药企业因为财力和物力有限,对于新药研发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我国非常缺乏医药研发方面的人才,跨国制药企业的进入使这种人才危机加剧。

据悉,目前跨国药企中国研发中心的本土人才达到八成以上,罗氏研发中心本土人员有80个,占93%。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对中国人才的掠夺。

专家指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中国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因为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市场竞争加大,迫使国内医药企业想办法提高自身的能力、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此外,跨国公司的进入也能为中国带来先进的研发管理体系和做法。跨国公司进入后会对大量的本土人员进行培训,随着更多的研发中心的建立,中国会出现一批具有本土经验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这将加快中国参与全球研发的脚步。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