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六个“世界慢阻肺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昨天,在由广州医学院牵头、中华医学会科普学分会、中国慢阻肺联盟等机构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道疾病权威钟南山指出,我国慢阻肺的致死率已超过了心血管疾病,在农村更是头号致死疾病。
“慢阻肺在发病的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诊断这种疾病最关键也最准确的方法是肺功能检测。但遗憾的是,这项花费只要几十元的检查项目至今没有纳入常规体检,我国只有4%左右的民众做过肺功能检测。即使在慢阻肺患者中,这一比例也只有6.5%。提高大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迫在眉睫。”钟南山说。
慢阻肺在农村成为头号致死疾病
根据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十五”期间在我国七个地区(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天津、重庆和陕西)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慢阻肺的总患病率为8.2%,其中吸烟和环境因素是诱发慢阻肺的最主要原因。
“说起慢阻肺,很多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如果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那么应该很多老百姓都听过。其实,这两种疾病都属于慢阻肺的范畴。”对于慢阻肺,钟南山院士给予的解释是:一种慢性的、气道进行性阻塞的肺部疾病。
钟南山指出,在我国,慢阻肺的知晓率远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那么普及。但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慢阻肺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而在我国的人口十大死因中,慢阻肺在城市排第四,在农村则位居第一。不仅如此,慢阻肺的致死率在我国达到17.6%,高于人们所熟知的糖尿病(1.2%)和心血管病(15%)。
普通人肺功能检测率仅3.4%
“这种病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其中1/3左右的患者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得了病。”广州医学院院长、呼吸道疾病专家冉丕鑫教授指出。因此,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慢阻肺,需要一种准确的检测方法。“目前这种检测方法叫做肺功能检测。但遗憾的是,该检查在我国远不如测血压、测血糖那么普及,普通人群中做过肺功能检测的只有3.4%,即使在慢阻肺患者中,这一比例也仅为6.5%。”但是,我国的现实是,慢阻肺病人往往是到出现了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后才到医院求诊,“但这时病情一般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起来难度大大增加。”
阴霾、暖冬成发病新诱因
研究发现,吸烟和在通气不好的环境下使用柴火等生物燃料是诱发慢阻肺的常见因素。但钟南山昨日提醒,随着环境的改变,一些新的“危险因素”也值得引起警惕。
- 2009.06.22
- 2007.12.11
- 2006.11.16
- 2007.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