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2007)暨“保障药品安全,和谐医药发展”论坛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指出,近两三年是医药行业发展最不平静的时期,但到了2007年,我国医药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迎来了五大发展契机:内需增长,研发外包,国际资本进入,制剂出口和鼓励制药企业发展。
内需增长提供契机
目前医药产业仍然以内需为主。2006年,我国医药产品提供出口的只占12.6%,其中有1/2是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因此,医药产品主要还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近30年是产业发展的辉煌期,尽管近两三年我国的医药产业政策处于调整期,但是整体市场需求量还是增加,平均增幅为17%,远远高于全球的7%~8%。普华永道对全球制药界的200位制药高管进行的调查发现,被访者普遍对中国大陆市场看好,认为是全球医药市场转移的目标,也是跨国企业投资的理想地。
研发外包和转移生产
国内药企的委托加工项目日趋扩大。欧美日原料药和中间体转移到中国生产早已是事实,目前已经开始向制剂生产过渡。转移生产和委托加工不仅带来订单和利润,关键是能促进我国的行业规则、设备、环保标准和专利标准等与世界标准接轨。如辉瑞公司去年有6个原料药委托给上药生产;阿斯利康公司把100亿美元放在中国和印度采购;默克和日本第一制药等都选择在中国采购医药品。跨国公司看好中国的人才和市场以及知识产权环境,中外交流可实现成果互相转换与共享。
国际资本青睐中国制药
从去年开始,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脚步有明显加快的迹象,资本国际化将能帮助中国的资本走出去,帮助中国医药企业连通国际资本渠道。中国资本收购海外制药企业的案例必然会发生。2006年有4家中国医药类公司上市海外,募集了5亿美元的资金。今年上半年,又有5家医药类公司在海外上市,募集资金超过了7亿美元,估计今年全年能够比去年翻番,而同期,在国内A股上市的只有3家医药企业。国际资本已高度关注中国医药企业,资本国际化也促使中国企业生产国际化。
制剂走向欧美日
中国制药企业走向欧、美、日的原因有三:一是全球医药市场有6340亿美元,欧、美、日占88%的世界市场;二是欧、美、日的监管和价格体系和中国有很大差别,同样的仿制药利润可以达到5倍;三是目前国内药厂有1/2的设备闲置着,需要走出去,内战外打,带动中国制药业大跨越。
在制剂走向欧、美、日的过程中,中小企业非常活跃。欧、美、日企业对中国仿制药的需求,订单远远大于企业生产能力的情况频繁出现。
科学发展观鼓励制药业发展
政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很大。“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各种创新目标产业目标企业目标,以及九大专项等大政方针都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医药产业在经过了2006年低谷徘徊后,今年开始出现了转机:上半年,5957家制药企业销售达到3859.6亿元,比同期增长了23.6%,利润增加了48.6%。如果政策稳定,2007年将是一个丰收年。
来源: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