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英国联合健康集团在天津合资建厂后,天士力近日拟向英国NorthwayHolding出让子公司50%的股权。多年来一直努力于扩张国际市场的天士力也要以股权换渠道,希望通过外资方的资源打开产品在欧洲的销售渠道。而这恰恰是中国自主国际药品流通渠道缺乏的一个明证。
曾有分析人士以行业视角看中国医药经济发展认为,中国药企近年来一直欲进入国际药品主流市场而不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药品商业企业尚无帮助制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海外通路需求切
即便是已经在海外14个国家和地区成立独资公司、合资公司、拥有药店25家的中药行业老字号同仁堂,在初步搭建海外的终端网络之后,仍需依赖海外的渠道。同仁堂在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地仍在尝试与当地的直销企业龙头合作销售药品。同仁堂计划到2010年,在国外建成100家终端。而业内指出,其未来3年海外营销建设的难度将远超此前10年。
东南亚这个中成药出口的最大市场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已经让国内不少中成药生产企业感到不安。近年来一些原本做中药材贸易生意的东南亚当地大中型经销商纷纷转型为工贸型企业,一边从中国进口药材,或在中国建立药材生产合作基地,一边自己生产成药,凭借技术和渠道的优势抢占了市场。
在此境况之下,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强调,最关键的是要在营销策略和方式上有所突破或改变。
目前国内大多数做中成药出口的企业,其营销停留在“卖产品”的阶段,在国外主要靠代理商或者开药店的传统渠道,而中医馆和诊所的量有限,对终端的推广尚未形成气候,这也是国内中成药出口增长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这何尝不是整个医药经济的海外素描。业内人士还提出,目前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寻找合作伙伴,很多还是停留在与一些所谓的咨询公司合作。而事实上更需要的是与真正能带来国际市场订单的外国商业公司合作,而进一步与有国际通路的国内药品商业企业合作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