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经常服用药物治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一些人被称为“药罐子”。尽管说有病吃药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长期用药必有许多不良反应生成,除一般性的副作用外,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甚至有诱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医学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后指出,某些对肝脏、肾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果长期服用,特别是同一种药物,则可能因此而诱发癌症。例如,长期服用含非那西丁成分的药物,可能引起肝癌和膀胱癌,如果长期服用含扑热息痛成分的药物,致癌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
众所周知,许多药物,特别是化学合成药,如解热镇痛药、甲基多巴、镇静剂及某些抗生素等,一般都要进入人体肝脏,经肝脏予以解毒(或称代谢)。若长期服同一种需要肝脏解毒的药物,就会增加肝脏负担,久而久之构成一种慢性不良刺激,使肝脏患癌几率增大。另外,肝脏的解毒能力因人而异,一些解毒能力差的人,尤其是慢性肝病患者,长期服同一种药物还有可能使较多药物积存于肝内,导致各种不良反应产生,其中包括致癌危险性。化学合成药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是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物质,既然自然界不存在,又如何能被人体接受而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呢?
总之,吃药宜谨慎,最好不要长期服用同一种药,尤其是对肝、肾有毒性作用的化学合成药。更应禁忌一种药物服用好几年,以防增加不良反应和成为癌症的危险因素。正确的用药方法是,服用前应了解有无明显肝、肾毒性作用,如果有就应谨慎服用,剂量宜小,时间宜短,如果有其它疗效相同而毒性作用小或无毒药物取代之为最佳。有些患者必须用同一类药治疗慢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用抗炎类药物时,除尽量选择副作用小的抗炎药外,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应几种药物调换着使用,这样可减少同一种药物积存于肝肾的致癌危险性。
尽管长期服用一种药物只是增加致癌危险性,并非癌症的最主要原因,但能够认识这一点,予以重视,尽量避免,却是十分有益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