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医改方案上报国务院 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重点
www.yongyao.net  2008-3-4 12:00:49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最新消息显示,医改方案两会期间不会亮相,但已上报国务院,预计很快将进入向群众征集意见程序。

公立医院改革是一大重点上报的方案其实并不完全是9套中的某一套,而是以9套备选方案为基础,听取多方意见,综合之后形成的对于医改备选方案“十选一”的说法,有关人士明确表示“这种说法不准确”。此前有报道称,此次医改共征集到10套备选方案,有北京大学版、复旦大学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版、世卫组织版、世界银行版等,侧重点也各有不同,究竟会选择并提交哪一套,一直是个悬念。而事实上,备选方案共为9套,最后上报给国务院的才是第10套。有关人士称,上报的方案其实并不完全是9套中的某一套,而是以9套备选方案为基础,听取多方意见,综合之后形成的。

那么,医疗改革究竟会怎么“改”?目前方案的真面目虽然还不得而知,但卫生部高层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

陈竺说:“我认为,最合适的医改方案就是能够体现十七大精神的,人人都能够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此前,对“医药分开”这一方向,有些医药界的代表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陈竺对此的解释是,现在讲的“医药分开”实际上是指医药购销活动中的利益和医务人员的行为分开,而不是“医”和“药”分开来,把药店搬出医院,毕竟,医生要治病,主要的武器、手段就是药品和医疗技术。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医改中应该包括两个重点,一是推动现有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的改革,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政府就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投入不足,欠账较多,基数偏低,在这个基础上要进行改革,要让公立医院保持公益性,国家就要加大投入,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另一个重点就是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建立对中医院的财政补偿机制。王国强指出,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以及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发挥中医药的基础作用很关键,因为中医药有着简、便、验、廉的优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农村、社区。而为了发挥这一优势,也要加强对中医院的投入,建立财政补偿机制,不要让医院因开展中医药而亏损无法生存,这样既有利于国家中医药的发展,也有利于老百姓看病。

私立医院期待获“国民待遇”

如果能够真正落实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或许有望从体制上得到部分解决就医改新方案,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曾提出,要逐步改善公立医院过多状况,给社会资金参与医疗事业发展留有空间。他说:“需要多少家公立医院,多少保留公立,多少可改为民营,多少需要引进社会资本,这些都要明确。”

但就目前而言,国内的私立医院还根本无法和公立医院竞争,其中一个重要的、体制上的原因是多数公立医院管办不分——卫生行政部门自然要保护自己的“儿子”。

“公立医院的问题和过去国有企业的问题是相同的。那种论资排辈、人浮于事的官衙式体制,必然造成人力资本高、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在民营医院,医生干什么活拿什么样的薪水,副教授的待遇可能超过教授,教授和教授待遇也不一样,这在公立医院就很难做到。”西安高新医院总经理王志峰说。

另一方面,由于对公立医院领导人缺乏有效监督,医院贷款无节制地建大楼、买高端进口设备,最终不得不通过患者来填平这个资金需求黑洞。面对还贷压力,医院主管机关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其趋利性经营。

新医改方案提出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医疗机构、给私立医院“国民待遇”,如果能够真正落实,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或许有望从体制上得到部分解决。

有学者建言,现有公立医院体制改革,15%可由社会资本进行整合。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改革后的医院资本如何构成,比例多少,“需要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例,而不是人为划定的”。

知情人士坦言,最终医改新方案将是各方博弈妥协的结果,“之所以方案难产,方案制订过程久未能为外界所知,某种意义上是因为权力之争、财力之争。未来如何处理好资金投入和权责分配将是关键。”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